top of page

杜振源

因為曾經

所以施惠

訪問心晴行動慈善基金名譽會長杜振源先生


在商界,他是享譽國際的「文具夾大王」,在社會上,他是知名的慈善家,在心晴行動慈善基金,他是對我們有重大貢獻的名譽會長杜振源先生。杜先生行善,目的是:「想用自己的力量盡量幫助有需要的人,同時也希望能夠感染身邊的人,尤其是下一代。」箇中因由,皆於他曾經是過來人。

曾經貧窮

香港人經常幹出有很多美人美事,其中在國際間佔一席位的,是香港人樂善好施,喜歡直接捐錢做善事。但能夠稱得上慈善家,其捐助必然大於常人,亦非偶一為之。「我已經將慈善工作視為我生活的一部分,只要仍有能力,我都會繼續參與慈善工作。」杜振源謙稱:「我出身自極貧困的家庭,深深體會社會上有很多人需要關愛和幫助。」


做慈善與做生意不同,不能在金錢上以投資回報的賺蝕方程式來計算,那麼作為一個成功的生意人,如何衡量得失?杜先生漫不經意一笑,「哈哈,我沒有想過得著,更沒有想過有回報。不過事實上,由於參與慈善工作之後,認識了很多朋友,有些甚至相交成為了知己,這已是獲益良多。與此同時,我在生意上和健康上都能逢凶化吉,也許有人說是迷信,但我卻相信這是緣。」常言道,善有善報,還記得,去年杜先生遇上交通意外,當時沿城門隧道公路上斜慢線行駛,突有一輛客貨車切入,他情急閃避,但礙於天雨路滑,其駕駛的法拉利跑車失控鏟上路邊斜坡草坪,杜先生一度被困車廂,幸然他只受了輕傷,身體安然無恙,當場記者問及他的感受,他就回應了這麼一句:「好彩平日做得善事多!」成為當時金句。


曾經病患

「我曾經患過情緒病,深知此病比其他疾病所受的痛苦更難於言表,亦更加影響日常生活,適逢有次朋友飯局,認識了林建明(前)主席,當我獲知她正在進行推廣和幫助情緒病患者的義務工作,我便二話不說開始幫助心晴行動。」據悉,杜先生曾經患上驚恐症,他當時常感到身體出現很多莫名的不適,本來好端端地駕車時卻會突然感到恐懼,令他無法駕駛下去,他形容當時的他缺乏動力,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勁,甚至逃避所有社交場合,後來才知道這是情緒病之一種,叫驚恐症。幾經醫治後痊癒,足足被病魔折磨了6年。曾經是情緒病患者,對於支持專門推廣情緒病工作的心晴行動慈善基金,自然多了一分推動力了。


作為一個曾經經歷情緒病的患者,原來也有得著,杜振源體會到:「我個人的得著是,第一,要有勇氣和決心去見醫生和服藥,切記千萬不要自己減藥和停藥,否則前功盡廢和令病情復發,情況可能比之前更差。


第二,如果基於個人性格,對工作、事物、自己健康狀態或對感情要求十全十美,又或者要求做到100分的話,雖然本來是好的,但也要調整一下,以免有過分壓力引發情緒病,那麼結果便會得不償失了。


第三,也是最有效和最容易讓我獲取最大得?的方法,就是無論發生甚麼事和面對任何困難,都先要向正面看和正面想,切勿先向負面看和想。凡事只要正面,那麼你便擁有無限力量去化解壓力了;要相信自己一定得,因為很多事情的發生,不論你向正面或負面想,結果都是差不多,那麼為何讓自己產生壓力呢?」杜振源曾經說過,生意人一般抱有較強的危機管理意識,所以有慣性負面思考的傾向,尤幸他在患病期間遇上了一位老前輩,贈送了他一句「Think Positive」,就是因為這位老行尊的這句「正向思考」,從此他便凡事皆向好處看。

人生中的最重要

曾經經歷過貧病,現在走到了身心皆富足的境界,可體會到人生之中甚麼最為重要?「每個人在每段人生歲月都有當時的『最重要』,對於現在的我來說,最重要是身體健康、家人幸福。」還有一些「很重要」:「我很喜歡工作和運動,因此正常的工作和運動對我很重要,這已經可令我忘記不如意的事。」此外,調理心身也很重要,「我很喜歡學唱歌和到處尋找美食與家人分享,當然參與慈善工作也是調理心身的好方法啦。」
說到分享,情感可以分享嗎?「情感是很私人的,大多數人都會收藏在心裡,但若果出現異常持續不開心的情緒時,便要找人傾訴,例如可找親人或朋友,或者找專業醫生或心理輔導專家幫忙,當然也可以找心晴行動幫手啦。」身為名譽會長,杜先生不忘推廣心晴行動。

心得
‧好簡單,對工作要有「真正的投入感」,95%要向正面看,要做到肯先蝕底!
‧哈哈,好似好簡單好易做到,其實是深不可測的哲學,因為以上的心得是與一般人性相反的,要領悟領悟。

 

寄語
‧對現時工作仍未感滿意者,看看自己是否已經「真正的投入感」;
‧感到不開心或有情緒病,或有壓力者,看看你自己是否已經95%向正面看。
‧在生活上、在社交上,尤其在人事上感到困難和不合意者,看看你自己是否已經做到肯先蝕底?

 

001-for-web-050-051.jpg
001-for-web-050-051.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