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青協公佈「在學青少年焦慮情緒」調查結果
兩成五學生壓力指數偏高

近六成學生同意有「開學焦慮症」

香港青年協會「關心一線2777 8899」公佈最新調查結果顯示,近四成受訪學生面對新學期有負面情緒,感到「有壓力」、「不安」及「擔心」;有25.2%學生壓力指數偏高;共有一成二的受訪者(12.7%)有輕至嚴重程度的焦慮傾向。青協督導主任徐小曼表示,剛進入新學年,學生在學習、人際關係及新環境多方面需要重新適應,期間容易產生焦慮情緒,家長及老師宜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況,並在適當時機提供支援。

-------------------------------------------------------------------------------------------------------------------------------------------------

香港青年協會媒體輔導中心於2015年8至9月,提供問卷給駐校服務的29間學校,以便利抽樣自填問卷方法,邀請在學青少年填寫問卷。結果共收回3,950份有效問卷。

 

20151011p35-39a.jpg

結果顯示


1. 近四成(39.6%)受訪者面對新學期有負面情緒,分別有一成四(14.3%)感到「有壓力」、一成三(13.1%)感到「不安」、一成二(12.2%)感到「擔心」。

20151011p35-39b.jpg

2. 面對新學年展開,學生最擔心依次是「面對測驗/考試壓力(包括公開試、呈分試)」(60.5%)、「太多功課」(51.6%)及「課程太深」(48%)。

20151011p35-39c.jpg

3. 調查問卷參考了焦慮症自測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以瞭解青少年的焦慮情況。結果顯示,近一成三受訪者(12.7%)有輕至嚴重程度的焦慮傾向,當中7.2%受訪者屬輕度焦慮,3.3%屬中度焦慮,2.2%達致嚴重程度焦慮。受訪者過去一星期較常出現的焦慮徵狀包括「我容易感覺疲倦和乏力」(23.7%)、「我覺得比平時容易緊張和?急」(15.2%)、「我容易感到煩亂或覺得驚恐」(14.2%)等。

 

20151011p35-39d.jpg

分析

以焦慮症自測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中的15條題作比例上的計算,滿分為60分。

20151011p35-39e.jpg

4. 近年,不少人提到「開學焦慮症」一詞,調查亦發現五成九(59.3%)學生認同在開學前後一個月特別容易擔心/焦慮,選擇「同意」或「少許同意」的受訪者分別佔19.3%及40%。

20151011p35-39f.jpg

5. 調查同時瞭解學生面對新學年的壓力指數,以10分為最高壓力,二成五(25.3%)受訪學生的壓力指數達7至10分,屬於高壓力,近四成五(44.8%)位於4至6分的中水平,近三成(29.9%)受訪者位於1至3分的低壓力。

面對新學年,你的壓力指數有多少?
(請圈出指數,1代表很小,10代表很大)  


 

20151011p35-39g.jpg

小結


青協督導主任徐小曼女士表示,開學初期,面對學業程度加深、老師要求提高、同學間的競爭或友誼考驗,這些轉變或會令學生的焦慮情緒在短期內飆升。不過,她建議家長和學生不宜過度放大這些問題和壓力,或視之為「災難」;應正視壓力的來源,並調節自己的期望。當學生逐步熟習老師的要求和學習進度後,壓力和焦慮情緒亦會隨之減少。但若學生的焦慮情緒持續不減,並影響至出現身體不適徵狀時,便應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個案分享


青協「關心一線2777 8899」於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期間,分別處理17,359宗與情緒相關的求助個案及逾7,000宗與學習相關的個案;當中以「升學」及「讀書壓力」為最主要問題。從熱線及網上求助的個案觀察所得,一般青少年的焦慮情緒或會以身體不適的徵狀表現出來。以下是曾經處理的個案︰

個案1
有應屆文憑試考生來電求助,形容溫習壓力很大。他已每日溫習至夜深,希望透過「狂操」試題及溫習,能成功考入大學。由於個人要求高,擔心「讀唔切」,因而持續出現食慾不振、失眠、不斷出現負面思想等情況。案主每逢測驗前夕,更會反覆出現嘔吐的情況,有時甚至在沒有進食的情況下仍會作嘔。案主因嘔吐而無法完成測驗,更增添罪疚感及負面情緒,令焦慮情緒加劇,形成惡性循環。唯家人認為案主情況不嚴重,沒有求診需要。

個案2
就讀小五的女生,今年需面對呈分試,因家長期望她升讀區內名校,因而讀書壓力很大。案主平日溫習時將內容熟讀,但因過分緊張及焦慮,每次默書或測驗時都會出現肚痛的情況,而無法將所溫習的內容填寫出來,令成績一落千丈。家長初時以為案主心散及懶惰,以肚痛作藉口,其後社工及老師留意到案主每逢默書測驗就會出現相似情況,仔細瞭解後發現與焦慮情緒有關。

個案3
有大專生於網上求助,表示最近常常出現莫明的「驚慌」感覺,感到很擔心、沒有安全感,卻無法說出原因。他形容腦袋常無法靜下來,愈想愈緊張,並會感面紅耳赤,心跳加速。因為經常出現焦慮情緒,他感到自己「很沒用」,以致情緒更低落,經常沒精打采及失去動力。曾試過因而缺課及失約於小組簡報會議。經社工詳細瞭解後,才發現案主不適應大專的學習模式,同學間競爭激烈,令案主感到無比壓力。案主害怕辜負家人期望及浪費金錢,故不敢與家人分擔憂慮。


及早識別焦慮情緒  勿誤以為懶散


徐小曼女士指出,學生的焦慮情緒或會出現無法集中精神、經常緊張、煩亂、疲倦乏力或其他找不出原因的身體毛病,一般會被誤以為「心散」、「懶惰」或「體質差」。她建議家長要留心觀察子女,主動與子女溝通,瞭解其感受,從而協助子女及早識別焦慮情緒,提供支援。學生方面,可多留意自己的情緒及身體狀況,若感到壓力持續或出現焦慮情緒,切勿逃避,宜及早尋求朋友、家人或專業人士協助。
青少年面對困擾,可參考以下的錦囊: 


‧避免過分比較
避免與他人比較,應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和需要,對自己有合理的期望和要求,同時學會欣賞自己的付出及進步。


‧訂定合理目標
嘗試訂立合理及可實踐的學習目標,一步一步,切實執行,如果目標較大,可分拆為小目標,逐一完成,有助增加成功感。


‧不要低估能力
擔心及焦慮的出現,很多時候與過分高估問題的負面影響及低估自己的處理能力有關。嘗試客觀評估擔憂事情的最壞情況及合理評估自己的能力,有助對抗焦慮。


‧適當紓緩壓力
照顧自己的情緒及感受,留意個人的心理及身理狀態,學習適當地紓緩壓力,簡單的運動如游泳、跑步,或聽音樂等都有助鬆弛焦慮情緒。


‧建立健康習慣
確保自己有足夠的休息時間,注意飲食均衡。


‧及早尋求協助
若焦慮或負面情緒持續,切勿逃避問題,須及早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