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開心暑假

文:心晴行動慈善基金輔導員  陳健慈

每逢暑期,不少家長都會給孩子安排各種活動及報讀課程,一來擔心孩子在家未必有人照顧,二來亦着緊他們會否只圖玩樂,白白浪費寶貴時間。不過有些家長卻把孩子的時間表排得密密麻麻,結果可能適得其反,令孩子覺得放假比上學更辛苦。


究竟,家長該如何給孩子安排暑期?

 

安排暑期生活的心態
不同家長有不同出發點,有的覺得暑假是催谷的時機,所以編排不同興趣班以提昇子女學業、其他才能,或是購買補充練習加強操練;有的因為憂心子女變得懶散,所以希望安排不同活動以填補不用上學的時間;有些家長則因為忙於生活,沒有特別為子女編排一個有意義的暑假。其實任何一個太偏頗的心態都不是最好。


研究顯示,假期對人的精神、情緒及個人發展有?多種好處,包括恢復精神及舒緩情緒、體驗新生活並擴闊個人視野、增加學習的時機、發展社交技巧等,在安排暑假時,家長可依以上作出發點,給予孩子足夠的玩樂時間,舒緩平日的學習壓力;讓子女嘗試不同活動,發展他們的興趣;平時因追趕學業進度,未有時間去深入探究所學,暑假也是一個好時機去鞏固知識。孩子需要放鬆的情緒,才能從容的探索自己及世界,更有好奇心去推動自己學習。

 

選擇暑期活動須注意
最好在閒時就跟子女探索興趣,例如若打算安排孩子學習音樂,可平日讓他們看看電視或現場表演,觀察及了解他們的興趣及動機;如果於暑假前才打算安排興趣班或暑期活動,則宜以啟發興趣及潛能作大前題,多元化較佳,避免集中學術類型。報讀前應與子女探討及商量,當子女知道自己有選擇權,會覺得父母尊重他們的感受,而且嘗試了解自己的興趣,不但有助培養學習動機,亦會對自己的選擇更負責,更有耐性。


假如子女較年幼,可嘗試先帶他們到興趣班的地點了解環境,解釋將會做甚麼,觀察他們的反應。其次就是注意興趣班的難度,選適合孩子程度的內容,過於困難不單不能提昇能力,反而會令他們感到氣餒,影響情緒。

建立共識,切勿勉強

如果親子對暑期活動的意見沒有共識,未必需要一開始就只有「參加」或「放棄」兩個極端的選擇,最重要在乎溝通,了解他不喜歡的原因。每個孩子天生多少都有好奇的動機,是否家長平日由小到大所定的「學習」模式令他不再有動機去學習及探索自己?是否家長所選的活動令他們不感興趣?


其實有些活動家長覺得未必有「學習」的元素,對於孩子來說卻也有相當的意義,例如簡單安排與同學一個聚會時間,讓他們可以在校外互相了解,一同參與一項活動,也有助提昇他們在社交及溝通方面的能力,不一定要「參加」甚麼班才能達到「學習」的目的。


另外,父母亦需留意孩子甚麼也不想參加是否與他們跟同輩相處的問題有關,或是因為情緒問題導致對所有事情都失去興趣及動機,如果發現此才是真正原因,就需要再找專業人士協助。

別把時間表排得密密麻麻

興趣班活動為結構性活動(Structured activity),編排得密集,代表自由玩樂(free play)的時間相對減少,美國早已有研究調查有關問題對孩子的影響。心理學家相信,現代較多孩子出現焦慮症、抑鬱症及專注力不足問題,有可能跟他們缺乏自由玩樂時間,或大人過分操控孩子的玩樂活動有關。


筆者曾經見過一個小學生,由於每天下午開始要上一些類似託管的補習班,他由早上開始鬧情緒,每天早上開始哭泣、嬲怒,對上午喜歡的興趣班失去動力,坐在中心門口不肯進入活動室,問他原因,他哭?說:「很累……很累……完全沒有休息的時間。」結果那孩子兩星期中只進過課室兩次,即使在裡面也只是賭氣地睡覺,最後家長只好放棄還沒有上的課堂,到頭來知識學不到,孩子情緒又受影響。假如家長強迫孩子繼續,未有正視孩子的情緒問題,有可能會發展成更嚴重的情緒病如焦慮症或抑鬱症等。


所以,家長與子女編排暑假時間表時,宜平衡自由玩樂及學習的時間。

自由玩樂有助學習

不少研究都指出自由玩樂模式的好處,有調查亦比較結構活動模式及自由玩樂模式對孩子的影響,發現參與後者模式的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前者強,他們趨向用不同創新的方法去嘗試解決問題;亦有其他調查指出沒有大人指導的玩樂模式反而能提昇孩子的專注力。由此可見,玩樂其實對學習有正面的作用,視乎怎樣適度安排。


自由玩樂模式對孩子的情緒智力所產生的正面影響包括:


1. 讓孩子表達情緒
    自由玩樂的過程讓孩子有更多機會表達情緒,令情緒得到途徑去釋放,不但有助減少負面情緒,亦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    


2. 體驗如何管理情緒
    自由玩樂的過程讓孩子體驗如何解決問題及管理情緒,如生氣或恐懼,有助他們提昇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及抗逆力。


3. 訓練社交技巧
    自由玩樂有助孩子與其他人建立人際關係,訓練社交技巧,認識他人情緒,從而協調自己及他人的關係。

 

4. 快樂的泉源
自由玩樂會令孩子展現更多快樂的情緒,有助建立正面的思維。


讓孩子從小開始建立良好的情緒智力,去協助自己面對問題,對個人、學習甚至長大後的工作發展都尤其重要。當家長了解這些好處後,應協助孩子於暑假中平衡玩樂及學習的時間。


平衡與調適

有些家長會擔心,如果不給孩子好好規劃暑期的時間,或任由子女去玩,會否令他們「玩喪個心」,開學後變得散漫?其實要避免這個問題,關鍵在於平衡及調適。


平衡:最好於暑假前與子女一同商討簡單的時間表,包括適當的作息、玩樂及其他活動的時間,如與子女外遊,不宜安排於假期的最後階段,避免在「玩樂外遊」與「開學」之間出現太大的反差感。


調適:悠長的暑假一旦快將結束,子女或會感到失落,需要一段時間作緩衝。父母宜於開學大約2星期前便與子女做好心理調整,逐步協助他們收拾放假的心情,包括逐步把作息時間調整至與上學模式相近,多讓子女參與預備開學的事宜,如預備文具、書包,一同探索新學期的課程等等。

特別提醒家長說話要小心,勿說一些如「今年一定要俾心機讀書」、「今年要追返上一年的成績」等說話,這只會增加子女的心理壓力。建議父母嘗試改變方式,與子女輕鬆探討已過去的學年,讓他們主動為新學年訂立目標。


著名心理學家Daniel Goleman把情緒智力概括為五個方面:

1. 認識自己情緒
2. 管理自己情緒
3. 自我激勵
4. 認知他人情緒
5. 妥善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

 

032-033.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