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經常肚痛令人憂

心理治療幫到手

文:王藹慈博士  心晴行動慈善基金輔導員  臨床心理學博士 

根據中大及浸大(2016)的臨床數據顯示,全港每6名成人就有1人患上腸易激綜合症(IBS),可見在緊張及步伐急速的香港,不少人士飽受腸胃問題之苦。雖然醫學界至今對於腸易激綜合症(IBS)成因仍然未能徹底掌握;但研究顯示它跟其他精神疾病有共病的情況,當中最常見的精神疾病是廣泛性焦慮症,其次為抑鬱及其他精神障礙。

根據美國焦慮症協會資料,焦慮症患者(無論他們是否患有IBS)都會對健康、金錢或職業等問題產生極大的擔憂。其他症狀包括胃部不適、顫抖、肌肉疼痛、失眠、頭暈和易激怒。一些關於IBS與壓力和焦慮之間聯繫的理論指出,雖然焦慮等心理問題不會導致IBS,但IBS患者可能對情緒問題更為敏感。壓力和焦慮可能會加強結腸中痙攣的感覺,IBS亦可能由受壓力影響的免疫系統所觸發。


其實藥物治療外,心理治療亦可以幫助患者處理一些可能干擾日常功能的症狀,及管理IBS所帶來的心理社交困難。一般來說,心理治療適用於中度至重度症狀的患者,對於一些曾經歷心理痛苦的人特別有效。但是患者必須有求治動機,並且了解心理治療和他們的個人需要之間的關係。用於治療IBS的心理治療有好幾種:例如精神動力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放鬆治療、催眠療法和生物反饋治療。一些隨機研究指出,經過持續9 – 40個月跟進研究,心理治療較安慰劑效果更佳,它們的效果具有更持久的價值。

 

有研究顯示壓力管理可以幫助預防或緩解IBS症狀。一些患者使用放鬆技術,如深呼吸或視像鬆弛法,或者做一些令人愉快的事情,比如和朋友聊天、看電影、聽音樂、閱讀或購物可以幫助紓緩IBS症狀。此外,定期運動,睡眠充足,飲食均衡亦有助減輕緊張情緒。


總括而言,保持情緒穩定,有效管理壓力,對於預防及防止IBS復發是十分有幫助的。

 

個案分享
解脫5年如廁之苦  宅男出來了!

阿強,31歲未婚,於政府機構從事技術助理員,過去5年,他有頻繁的腹痛和不定時的排便習慣。他平均一天會如廁5 - 7次。這些疼痛在參與社交聚會或上班時就會加重,直至排便後才得以緩解。為了控制疼痛和相關的排便情況,阿強開始吃少一點,特別避免吃一些引起便意的食物。因為害怕腹痛,需要排便,他也會避免在公共場所吃飯。漸漸地,他由於擔心疼痛和引起尷尬,於是避開去社交場合。他開始變得經常留在家中,害怕外出,社交功能有明顯的損害。儘管腹痛和頻繁如廁,他仍能勉強繼續工作,只是每天都擔心工作表現受影響,更加害怕嘗試一些具挑戰性的工作崗位。他感到無奈,並擔心他的胃腸問題是否和其他更嚴重的疾病有關,因此經常要做身體檢查。他以往沒有身體、神經或精神疾病的病史。過去幾年,他一直找尋家庭醫生、胃腸病醫生的幫助,並被診斷患有IBS。由於最近想結交女朋友及調職到其他工作崗位,他感到更大壓力。他一直按醫生指示服用藥物,但在過去5年沒有顯著改善,於是醫生提議他接受心理治療。


治療師運用認知行為治療,針對IBS症狀相關刺激、恐懼經驗和迴避行為之間的聯繫,進行理解及分析。阿強的恐懼感限制了他的活動能力,而他的逃避行為令他的壓力增加以至症狀長期惡化。


開始時候,治療師向阿強解釋認知行為治療的原理,包括暴露(exposure)於令他恐懼的處境,反應預防(response prevention)、重新認知評估(cognitive reappraisal)、預防復發(relapse prevention)等。在治療初期,治療師和阿強一起訂定恐懼階梯,讓他對於出席不同場合所引起的恐懼分為等級。在治療中段,治療師鼓勵並協助阿強逐漸讓自己暴露於產生恐懼的相關刺激當中。在這個過程中,治療師會建議他在面談前參與恐懼層次較低的處境(最少的焦慮),並觀察感覺和相關的痛苦,但不使用廁所。


最初,他擔心和害怕自己可能需要使用廁所或不能控制。然而,治療師教導他有關暴露和反應預防的原理,以激勵及提昇他忍受痛苦的能力,從而減少他的焦慮。這個步驟之後是恐懼層次稍高的處境。雖然他表示腹部在練習過程中的緊張感,但他能夠容忍它,而不使用廁所。經過好幾節療程後,他已經適應了治療練習,並報告他的腹部感覺顯著減少。在之後的幾節,治療師建議阿強在進行治療師輔助暴露之前,進行如常的活動。在後期的面談中,他能夠在最小的痛苦下在家裡進行這樣的練習。6節面談之後,他能夠容忍輕微的疼痛和不適,而不須使用廁所了,他的排便習慣顯著改善至一天1-2次。


在終止階段,治療師鼓勵阿強識別災難性的思想,並思考一些替代的想法,以幫助他應對IBS。 例如討論他如何避免社交埸合,以及這種逃避行為如何提供臨時紓緩卻加強恐懼和影響他的生活質素。 漸漸地,他開始外出和參加他過去幾年避免的社交活動。他恢復對生活的滿意感,亦開始結識女朋友及嘗試接受具挑戰性的工作。 

如你正受IBS之苦,希望通過心理輔導去紓緩問題,歡迎致電本會熱線查詢:2301 2303

024-025_edited.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