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讚得愈多愈好嗎?

不少家長認為對小孩的讚賞愈多愈好,才能使他們的自尊心提高,繼而有動力去維持學習動機,提升學習質素。這個意念是得到科學證實的。

80年代中期,美國肯塔基、密西根、密蘇里等州相繼以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的觀念來進行教育改革,期望能改善學生的學習成果,當中要求教師為學生的學習成果負起全責。但這樣的教育改革也隨之引起各方爭議。最終OBE的觀念經歷10年的熱烈討論後,於90年代中間終止。


當時的老師會常常設計一些簡單的課題供學生做,再藉此讚賞學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他們相信提升學生自信心和自尊心可以提升他們的學習動機,再提升學習成果。可是,在這段時期Flynn進行的研究卻顯示不出學生的學習成果有大幅的進步,反映教育改革的成效成疑。同時,Klerman與其他學者在這期間的研究亦顯示當學校和家長嘗試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時,年青人患上抑鬱症、自殺和暴力的個案亦會提高。Baumeister的研究甚至發現學生的自尊心和暴力行為與反社會行為有關,學者提出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學生長期建立超強的自信心,當他們遇到挫折時,自我防禦機制便會啟動,不知覺地否認那些批評,更甚者會使用暴力來解決事件。


縱合種種研究,均足見借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的方法來提升他們的學習成果的方法並不可行,反而會令學生更容易患上抑鬱症和參與更多暴力行為。那到底甚麼因素才能令學生愉快學習,又可以有效提升他們的能力呢?
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蘿.德威克(Carol S. Dweck)便提出這與人是如何看待智力的概念有關,亦即內隱智力理論(Implicit Intelligent Theory)有關。

持固定理論的人乃是認為人格特質(包含能力、智力的概念)是固定不變的,而且不會隨?時間與經驗而改變信念;持增長理論的人則認為人格特質具適應性,能力是可以增加的。於1998年,米勒與德威克做了一個實驗,發現老師不同的讚賞方式會對學生的內隱智力觀念有不同影響,繼而影響學生往後學習的決定。

讚賞的藝術
Youtube上也有關於這個實驗的影片*,內容與德威克做的實驗差不多。實驗的對象是小學生,而這群小學生又分成3組人員。研究學者設計了3個測驗給小學生,難度分別是容易、困難和容易。小學生們每完成1個測驗,學者便會問他們幾條問題,包括問他們享不享受測驗的過程,以及會不會想帶回家當練習等。


在學生完成了第一個簡單的測驗後,學生都可以輕易拿取高分,此時候的學者便會給予3組小學生3種不同的讚賞,分別是讚賞學生的聰明、勤力,第三組則為控制組,沒有給予其他讚賞。3組小學生都表示很享受學習的過程,亦很希望能帶回家繼續練習。可是,當學者問小學生接下來想做簡單還是困難的測驗時,被讚聰明的學生大多數都想選擇簡單測驗,相反地,被讚勤力的學生大多選擇困難測驗。雖然簡單測驗可以確保他們再次獲取高分,但真正學到的知識卻沒有困難測驗的多。小孩子從小起就作簡單測驗的選擇,可見他們在面對未來林林總總的選擇時,也會傾向選擇能反映自己聰明才能的路,而非向困難挑戰,認識更多的知識,豐富自己的能力。由此可見,小小的讚賞可改變小孩主動學習的心。


即使學生選擇要做簡單測驗,第二個測驗都會是困難的程度。而每組學生都自然地拿到低分的分數。被讚聰明的學生已不享受再做測驗,亦不想在未來的日子再做。那初初被讚勤力的學生呢?他們仍然很喜歡學習,即使遇到低分,亦無阻他們希望帶回家練習的心。


這個低分可以視為人生中的失敗,那些被讚「聰明」的學生認為智能是不能改變的,與生俱來的,所以失敗減低學生的自尊感,令他們認為自己的失敗是不可逆轉而不快樂。反觀那些被讚「勤力」的學生則不同,因為「勤力」是後天培養,可改變的,亦與他們與生俱來的特質無關,因此即使面對失敗,他們的自尊感也不會受到很大創傷。同時,他們亦明白自己可以靠努力去補救。所以,他們遇到失敗時也不會這麼快就意志消沉,繼續努力。


影響自尊心的後果不只影響學生對於第二個測驗的觀感,還會帶來持續的影響。在第三個測驗的難易度與第一個測驗相若,理應3組同學都可再次奪得高分。事實是被讚「聰明」的學生分數是3組之中最低的。可見即使題目變得簡單,自尊心被打擊的「聰明」學生已沒有動力展現他們的能力。


到實驗的最後,學者聲稱隔鄰的小學也須做這3個測驗,便叫3組小學生形容每個測驗的內容和他們自己得到的分數。「聰明」學生組別中有40%人說謊聲稱自己於第二個困難測驗中也拿到高分,誇大成績。可是這些記錄和描述都是不記名的,他們之所以誇大成績的背後意義不為甚麼,就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自尊心,認為「聰明」人就是要拿到高分,所以才撒這沒有必要的謊言來維持自尊。


回到現今社會,當中仍有很多認為智能是不能改變的人,這種想法也令學生飽受壓力。如果學生深信智能是不能改變,而他們在考試上只能得到不合格的成績,他們便可能認為這是走投無路、無法改變的了。漸漸地,他們也會重蹈80年代美國教育改革的覆轍,患上抑鬱症的人變多、學童自殺率升高、參與更多暴力事件等等……由此可見,一句讚賞的力量很大,大得改變人對於智能的看法,而對智能的看法則直接影響學童學習的態度以及影響學童對自我自尊的看法。總而言之,讚賞孩子時要多欣賞他們的努力和付出,例如是勤力、用心、花了很多工夫等等,讓孩子們相信可以改變的力量,才可以在日後的人生路上,用雙手改變自己一生。

參考資料: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TXrV0_3UjY&t=115s

 

 

 


 

036-037_edited.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