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敍事治療

助當事人走出困境

改寫自己生命故事

訪問  心晴行動慈善基金輔導員  黃玉英小姐

敍事治療由澳洲學者米高懷特(Michael White)及紐西蘭輔導治療師大衛‧艾普斯頓(David Epston)創立。懷特曾於2000年來香港開辦工作坊,介紹該學說。目前,敍事治療已被應用到不同的輔導領域,協助當事人走出困境。


原理:敍述往昔重寫故事

所謂人生如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當中有情節、人物、關係、地點等組成部分。敍事治療就是讓當事人進行重寫生命故事的對話,藉敍述自身的故事,發掘被忽略的獨特片段,尋回自己擁抱的價值和信念,走出目前的困境。


每個人的故事都是獨特的,有自身的經歷、際遇。一如電影、小說,生命故事也有主導的「橋段」,受個性、成長經歷或社會環境等影響,有些人會因?某些曾發生的不如意或負面經歷,不知不覺間跟從那些特定橋段的模式和慣性,漸漸建構出充滿沮喪、逃避、憂慮、挫敗或憤怒的人生故事。進行敍事治療的輔導員會耐心引導當事人講述自身的故事,發掘被當事人忽略、錯過或遺漏、但有正面有價值及意義的積極時刻,獲得獨特的結果,讓當事人肯定個人的信念和價值觀,再次構建橋段,重寫生命故事,朝更美好的方向走。

轉化點:再經驗亮麗時刻

很多人都認同「因為真實,所以相信」的取態,然而,所謂真與假,往往沒有定論。當你被周遭人認定為沒出色、好失敗、難相處,是否真的呢?若你認為是真的,相信了,即使有人肯定你某些能力、長處,你都不會相信,除非有人協助你重新檢視內在真實的一面,你才能夠以「因為相信,所以真實」的方向肯定自己,當再有人看扁你、矮化你,你仍相信:「不是呀,我覺得自己是可以的,因為我相信我自己。」


這是敍事治療的轉化點:輔導員帶領當事人檢視人生故事的細節,再次經驗當中的亮麗時刻,讓他能夠肯定和信任自我身份,抓緊個人的信念和價值觀,重新演繹人生故事,他自然更穩妥,可以朝目標進發,實現理想。

 

輔導形式:引導說故事

接受敍事治療輔導的當事人,常有大量問題無法解決,像工作缺乏滿足感、自覺無用、無朋友、很孤單等。輔導員先協助他把問題外化為一個對話,譬如給問題一個名字,把問題形象化,像拉一個人出來,令自己與問題分開。此舉能協助當事人從問題中抽離,不會與問題混在一起,從而客觀地回看自身的困境,講述個人的故事。


輔導員會抱着最大的好奇心,不批判,作適當提問,一些看似很天真的問題,仍會提出,配合耐心聆聽,讓當事人發掘過往從未深入探究的信念、想法,自行摸索出路。

案例:死狗也曾有決心

青年A自覺人生很挫敗,如同爛泥。輔導員把其問題外化,問A怎樣稱呼它?A叫它做「死狗」。輔導員問:「死狗」是否經常走出來?大家的關係怎樣?A指出,「死狗」令他做事時總覺力不從心,卻不能自拔。但「死狗」有時亦稍為積極,有一次他便堅拒食K仔。他說:「當時很有決心不服食。」輔導員問:「你怎樣形容這個有決心的人?」他答:「一個好有堅持的人!」


這是當事人親口回答的,並非輔導員告訴他的,他尋回了自己。輔導員就是這樣帶引當事人回憶往事,尋找獨特的結果,重新肯定本身的信念和價值觀,讓他以新的角度看自己的故事。


特點  捨前設、人性化

敍事治療常被稱為後現代的輔導模式,接受輔導者會被稱為當事人而非案主。傳統的或現代性的輔導模式,以分析一種病態為主,敍事治療則以新的角度去理解,認為問題本身才是問題,一個人遇上這些問題,並非他個人單一的問題,而是社會建構、文化建構、環境制度建構等眾多因素影響下而衍生的問題。因此,須引導當事人抽離來觀察自己的故事。

敍事治療相信每個人都具有無盡的潛能,擁有自我療癒的能力,是一種人性化的輔導模式。縱然當事人帶著一大堆問題前來,輔導員也不會預設對方罹患某種精神問題,會在全無價值判斷下與當事人共處。


在其他輔導模式中,輔導員往往以專家的身份出現,給當事人一些建議,教他如何做。敍事治療的輔導員既非提供意見者,更非給予解決問題答案的人,反而抱著一個原則:我不是專家,當事人才是自己生命故事的專家,亦是肯定自我信念的專家。輔導員是協調者,協助當事人強化個人的身份、信念和價值觀,從而定立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標。


對象:適合各類人士

所有人都適合進行敍事治療輔導。由於當事人需要主動,若不愛說話、想像力不足,難以描述事件,便有一定難度。臨床所見,大部分人都曾聽故事、看電影或讀小說,對故事的架構、時序等不難掌握,富想像力的青年尤感興趣參與。


不少年輕人被標籤為廢青、隱青,遭詬病濫藥、上網成癮,令他們自覺一無是處。這些問題與社會、文化的建構有關,受經濟、社會環境影響,他們才建構這種困局。敍事治療能協助他們把問題外化,明白並非其單一的問題,可以從客觀角度觀察,解決問題。


成功個案:掌握解難技巧

進行敍事治療,不會預設輔導節數,部分人經過一至兩堂便見成效。當事人初來時,有大量難解的問題,自我觀感很負面,經輔導後,最後一堂離開時,能肯定自我,掌握到解決問題的技巧,那是通過經驗回溯、重組而建構出來的技巧,而非專家教授的,將來遇到類似的問題時,他有信心應對解決,取得這種效果,可算是成功的個案。

敍事治療在香港不算普及,但在家庭關係及青少年輔導上均有應用。當中的提問技巧,常融入不同範疇的輔導服務中。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