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特稿

抑鬱復發增治癒難度 及早覺察徵兆防惡化

訪問 精神科專科醫生 黃瑋妍醫生

不少抑鬱症康復者會面對復發問題,不但增加治癒難度,日後再復發的機會亦提高。康復者一方面應通過了解本身的發病徵象,強化覺察情緒變化的能力,及時求醫,以緩減復發的嚴重程度;另一方面,別忘善待自己,投入鍾愛的生活,為精神健康開出一扇向陽的窗口。

約一半抑鬱症患者在首次發病治癒後出現復發,多在康復後5年內發生,約八成患者曾復發兩次。若曾經復發,往後復發的頻率便持續增加,部分人會經歷5至9次復發。復發率雖高,但可以預早掌握相關知識,正面應對。

復發高危因素
抑鬱症首次發病很多時與性別、經濟狀況等有關,但研究發現,復發的原因卻與此無關,而與以下情況的關連性較大。


病患糾結:
若患者年紀很輕便首次發病(早發性抑鬱症),或首次發病時病情較重,如身心煩躁、意圖自殺,復發的機會率會較高。同時患焦慮症,或有濫藥、酗酒等精神問題,亦加深復發危機。輕鬱症(Dysthymia)患者僅有輕微的抑鬱表現,精神狀態不太差,其情緒變化易被忽略,若再患上抑鬱症,也有較高的復發率。

 

思想偏執:
隨個性帶動的思想謬誤,像抑鬱症康復者仍多少存在認知問題,如自怨自責、反覆回想舊事、迴避面對難關等;部分人對事情反應過敏,所謂較「神經質」,情緒易波動;部分人則愛把周遭的人與事往自己身上聯繫,多疑武斷,凡此種種皆可能加劇復發的機會率。

 

社會風尚:
華人社會崇尚「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精神,引伸到日常生活,很多人亦習慣率先維護他人,漠視自我關顧,長遠會窒礙情緒健康,亦加劇復發的可能。

 

其他因素:
有家族病史的,復發機會率亦較高。另外,受突如其來的壓力衝擊,如經濟難關、婚姻觸礁等,必然攪動情緒,困境愈多,復發率亦愈高。

發病陰影再衝擊
第一次抑鬱症發病,一般較易觀察到直接誘因。患者經治療後康復,一如普通人,仍有情緒起伏,往往不被視為病患,可是,他們的情緒缺口容易迅速擴張,教當事人身陷其中;復發次數愈多,愈容易出現這情況。同時,發病之痛植根腦內,尤其病情嚴重的,形成恐懼心理,害怕痛苦重臨。當情緒異動,患者便相當敏感,持續自我警戒:「抑鬱症又找上你!」轉瞬被拉入負面情緒的漩渦。
 

抑鬱症患者服藥2至4周後,病情逐步改善,及至一、兩個月後,個人會感覺良好,甚至認為已康復,抗拒繼續服藥。對首次確診的患者,一般在病情穩定後起計,須維持服藥6個月,以防復發。
 

對曾復發的,更建議維持兩年。無疑,病人或難以接受持續長期服藥,因此要讓他們明白,現階段徵狀減退,但病患仍未痊癒,尤其首次發病的,必須徹底治療,才有望減低復發機會率。

32-33_edited.jpg

靜觀認知治療課程(Mindfulness BasedCognitive Therapy, MBCT)
由一位導師帶領,以小組形式進行,適合任何人士,亦有專為抑鬱症等情緒病康復者而辦的。每堂課設不同專題,側重體驗,包括靜觀情緒、靜觀態度培養等練習,指導參加者自行調整情緒,以防掉進負面情緒深淵,導師亦會讓學員明白自我關懷的重要性。

 

每個人都有靜觀的本質,可以如實觀察自己,但不同的情緒病患者,即使進行同一練習,體驗亦有別。因此,各個課程會有其側重點,對應參加者的困難,切合所需,提升練習動力,預防復發。練習過後,學員會一起檢視經驗,建立自助方法,把課堂所得帶入生活。小組形式有助同路人建立信任關係,互相扶持。
 

想了解更多,可登入mindfulness.hk。


延伸閱讀:《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穿透憂鬱的內觀力量》(The Mindful Way ThroughDepression: Freeing Yourself From ChronicUnhappiness),一冊自助讀本,合初階人士。

多元治療方案
抑鬱症復發的治療方案,因人而別,若之前的方案奏效, 一般會沿用。不過, 復發後有可能演變成「難治型抑鬱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TRD),指曾服用兩種抗抑鬱藥,且劑量和療程都適當,卻沒有療效,之後便要轉向第二、第三或第四線治療。

 

一般而言,病情屬輕至中度的,較側重心理治療;中度或以上的,建議服用藥物,能結合心理治療更佳。此外亦有物理治療, 除腦電盪治療,現時更有腦磁激療法(Repetitive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經顱直流微電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Stimulation, tDCS),多用於復發而藥效不顯的患者。

預防攻略:加強認知
通過協助康復者確認復發徵象,跨過認知陷阱,有助預防復發。

 

辨識徵象:
同一患者,首次和復發的發病徵象多少相近,故首次發病康復後,患者應與醫生一起回顧發病經歷,探索蛛絲馬跡。與醫生一起進行,既可增長知識,兼有共同力量,減低患者的抗拒心理。康復者確認了發病徵象,可發展一些自助方法,當出現情緒波動,能有效延緩惡化速度,免被捲入情緒漩渦。

 

及早求助:
界定抑鬱症,一般兩周內持續出現情緒低落徵狀。於復發個案,若負面情緒維持一周,便要知會家人,一起制定保健計劃,並儘早求醫。在首次病癒後,患者宜與家人坦誠地回顧病情,獲得家人支援,即使復發,亦有助減低嚴重程度。

 

自助練習:
如前述,抑鬱症康復者往往仍存在認知謬誤,只是程度較患病時輕,復發患者大多有這種思想模式。建議患者可練習「靜觀認知治療」(Mindfulness 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CT),學習在不加批判下觀察個人當下的狀態,如何與這種思想模式、情緒反應相處。

 

調整心態:
任何人都要面對生活難關,如家人訴求、事業瓶頸、健康問題等。當要取捨,多數人選擇放棄個人意願,轉而顧家人、救事業,人很快便油盡燈枯。要維護情緒健康,更應堅持從事令自己快樂、有成功感的事,並非要完成偉業壯舉,都是生活層面的事,不難實踐。能夠樂在其中,足以增強力量應對負面情緒。

復發:兩個層次
中文「復發」只有一詞,但英文卻分Relapse 及Recurrent,意思有別。Relapse 指首次發病,經治療後徵狀消減,回復一定狀態,但未徹底復元,卻在8周內徵狀復現。Recurrent 則指患者已完全康復,經過8周以上,再次發病。

家人關懷添力量
良好的社交支援,有助減低抑鬱症患者的復發危機,單單用心聆聽,已給予很大幫助。作為家人,應與患者一起認識抑鬱症,生活中,應避免負面批評,更不要把其病徵譴責為個人缺點,否則患者倍感孤立無援,拒絕分享。建議家人與患者一起制定保健計劃,當復發時,患者未必意識到個人狀態已轉差,家人可從旁提醒。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