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行為治療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思想謬誤逐一破解
訪問 心晴行動慈善基金輔導員 黃玉英小姐
認知行為治療,是一種常用於心理輔導的治療方法,由於擁有大量研究數據驗證,證明對不同的情緒病都有療效,而且著重於處理當下(Here and Now)問題,以有效短期治療方法(Short-term Therapeutic Approach)見稱,因此成為主流的治療方法之一。在治療過程中,輔導者會通過「功課」和「實驗」等,幫患者改變一些思想謬誤和認知及不理性信念(Irration Thinking & Beliefs),從而協助他調節原有的負面行為。
甚麼是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Cognitive)是指我們對世界的認識、看法或信念,演繹出來就是行為(Behavior),一旦認知上出現謬誤,便會影響情緒和行為。
認知行為治療就是幫助有情緒問題的人,找出及釐清認知及思想上的偏差,然後運用有系統的方法,逐步糾正這些謬誤,重新建立一套比切合現實的思想和行為模式。
為何經常用於心理輔導上?
認知行為治療擁有大量研究數據驗證,證明對治療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等情緒病均很有效,而且系統性強,目標清晰,一般在8至12節左右便可以見到效果,尤其在香港這些講求效率的城市自然大派用場。
不過,並非所有患者都能完全接受或適合認知行為治療,不同輔導者亦會因應個人的特質及喜好,選用不同的治療方法,亦同樣具有一定的療效,因此並非說認知行為治療才是最好。
哪些患者最適合使用?
究竟是否適合使用認知行為治療,跟教育水平、性格、成長及文化背景等都有一定關係,在治療過程中,由於需要患者以理性的思考方式去認識思想偏差怎樣影響自己的行為,思維模式比較理性或有系統、行動力較高的人效果會較好。假如患者平常不習慣邏輯思考、分析討論模式去處理事情,喜歡凡事「憑感覺」為先,認知行為治療便未必適用。
此外,若患者在精神上已失衡,體內的血清素等水平令他無法集中精神或思考時,跟他探討「認知」問題亦有一定的困難。
如何進行治療?
輔導者會先跟案主建立互信的關係,釐清哪些認知或思想偏差引致他出現情緒或行為的問題,並訂立目標,審視哪些問題是最迫切需要處理、最影響生活的,然後在實際生活中找出例子證明這些問題其實是謬誤。輔導者會給予案主功課及練習,讓他通過體驗認清自己的思想謬誤,逐步改變行為,從而離開困境。
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輔導者亦會融入其他輔導技巧,例如同理心、不批判、真誠的傾談態度等,這樣才能真正幫助患者,發揮治療的作用。
治療過程有風險嗎?
對於恐懼症或強迫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需要他去接觸或經歷他所害怕或擔憂的事情,例如去公共場所或坐交通工具,對一般人來說不會有甚麼危險,但對患者而言卻不是那回事。一旦超出他所能處理的程度,甚至可能會出現反效果,進一步災難化他的恐懼,從此更害怕那些場景或事情。
因此,輔導者必須先為患者進行專業的評估,考慮他對身處實際環境的接受程度,甚至在有需要時,陪同患者一起去體驗,如果觀察到他有危險時,便立即停止或用方法協助他。
由此亦可見,治療必須由經過專業訓練的輔導者去進行,單憑一番好意,隨便鼓勵患者去嘗試經歷他所懼怕的事情,有可能會「好心做壞事」。
治療可令人變得思想正面嗎?
認知行為治療並非正向思維練習,講的是實際思維(realistic thinking),例如患者害怕坐電車,輔導者不會叫他用正面思維去想不會發生意外,而是跟他探討實際發生意外的機會率,用實際數據給患者看到真實的情況,這才能幫助他改變信念和行為。
成功痊癒機會高嗎?
認知行為治療的成效很高,成功率往往可達8成。不過成功與否,也要看患者個人求治的動機是否強,是否積極去完成輔導者佈置的功課。如果患者是被強制去接受治療,成效便有可能大打折扣。
患者日後容易復發嗎?
跟其他治療方法一樣,患者即使因接受認知行為治療而痊癒,日後若再遇上生活的逆境或衝擊,也有可能復發。不過若他曾接受過治療,並有效地運用認知行為治療去幫助自己,表示他其實已掌握了一套如何釐清謬誤想法的技巧,當他再遇上情緒問題時,他會比較懂得去運用這套技巧,去審視自己是否有錯誤想法或信念,影響?自己的感覺和行為,從而給自己一些新的角度,去幫助自己處理行為上的問題。
通過實驗改變謬誤
例子一:
A堅信只有百分百聽話,完全不可以「say no」才是一個好女孩。
輔導者讓她在生活中進行實驗,當她拒絕朋友一些事情時,看看他們下一次對她的態度會否完全改變。通過此試驗可讓她知道,對於別人的要求原來不是她自己想像般必須全部答應,才會得到認同。
例子二:
B很害怕坐交通工具,每次都會出現流冷汗、手震等身體反應。
輔導者讓他嘗試先坐一些他比較能接受的交通工具,例如電車,並避開繁忙時間,一旦他無法忍受時,亦可以很快下車。在這之前,輔導者會先跟他研究,讓他知道每年電車的意外發生率有多少,從一個理性及現實的角度跟他分析。當他感到坐電車其實很安全時,輔導者便會讓他去嘗試其他交通工具,讓他逐漸克服原來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