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沙化一隻薯 久坐成鬱

相對於農村人,都市人崇尚安逸,縱使整天困坐辦公室工作,下班後仍依戀椅子,難怪請大眾在公共交通工具讓座,也費了那麼多唇舌。但不少國際性研究揭示,過度呆坐,得到的並非逸樂,而是失落。久坐與抑鬱存在關連,給整日呆坐的都市人一記棒喝。

美國俚語有謂「couch potato」,直譯是「沙化上的薯仔」,《英漢大辭典》其中一條解釋是「老泡在電視機前的人」,傳神地道出某個年代的美國生活風貌,放到今天的香港,已變成煲劇、玩電腦,別無二致是,當事人皆忘情地呆坐。

鎮日坐  衍生情緒病

長期呆坐不動,可致肥胖、心血管等毛病,但多項有關久坐與情緒問題的研究更揭示,情緒也受牽連。2011年,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發表的研究,跟進了49,000名在1996年並無情緒病的女性,探究她們往後數年的生活和情緒變化,更聚焦每天用於運動及看電視的時間,了解對情緒的影響。結果顯示6,505名女士患上抑鬱症,排除其他病患、不良嗜好等因素,發現每天運動90分鐘的女性,較每天運動少於10分鐘的,患上抑鬱症的機會率少20%,同時,每星期呆坐觀看多於21小時電視的,患抑鬱症的機會率增加13%。總的來說,缺乏運動且沉迷看電視的女性,有更大可能患上抑鬱症。

的確,久坐成鬱的問題在女性較普遍,但其他人並非可以置身事外。2015年澳洲迪肯(Deakin)大學發表的研究,分析了九個有關久坐行為與焦慮症關係的研究數據,對象覆蓋兒童、青少年及成人,探討範圍由呆坐看電視,到結合乘車、上班等總呆坐時間的影響。其中五項揭示,久坐行為與增加罹患焦慮症的風險存在關係,另外四項則顯示,呆坐的總時間越長,患焦慮症的機會率愈高。


中國山東青島大學也曾進行類似的數據分析。研究員檢視24個分別在澳、亞、美及歐四洲進行的研究,涉及193,166位受訪者。研究員分析數據並發現,經常安坐看電視的人,患抑鬱症的機會率高出13%,沉迷電腦的更高出22%。整體而言,常呆坐不動的人,相較沒有這種行為的人,患抑鬱症的機會率高出25%。

不願動  身心如止水

上述研究雖揭示了現象,但久坐與情緒病之間如何掛釣,箇中機理仍有待探討。其中澳洲研究人員表示,當中或涉及久坐行為擾亂了睡眠、當事人自困於電視或電腦前而欠缺社交活動,以致久坐帶來體能上的負面影響,從而加劇情緒低落。


須注意是,抑鬱症患者每每感覺能量不足,缺乏活動意欲,常困坐一隅。呆坐與鬱悶,孰因孰果,有時候並不容易釐清。可是,久坐成鬱,抑鬱又加劇久坐行為,形成惡性循環,影響不能忽視。


由此看來,安坐豈非罪大惡極?非也。舒適地閒坐片刻,有助紓緩勞累及壓力,只是,坐多長時間、如何坐才算是不佳,並沒有標準,不過我們總能夠判斷吧。從一個積極的角度去消化上述的研究,就是:運動對身與心,總歸是有益的。道理不難理解,單單起來走動,更換衣服,到街外商店買點東西,過程已需要不斷思考,與人接觸,同時推動心血管、肌肉的運動;相對而言,呆坐卻令一切如同靜止的水。

棄呆坐 動出好心情

研究早已肯定運動有助提升抑鬱情緒。從生理角度分析,運動時,腦部會分泌較多快樂的荷爾蒙「安多酚」(Endorphin),所以人運動後會感到快樂和鬆弛。近年更有研究發現,運動時,人腦內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及「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均會增加。BDNF能促進腦神經元的再生,加強神經元之間的溝通,VEGF則令腦內微血管增加,讓神經元獲得更多養份,二者的增加,能促進腦功能。另有研究發現,恆常運動會令腦內海馬體的容量增大,提升腦部功能。


「運動雖好,但知易行難!」或許你會這樣想。上述久坐成鬱的研究,正帶出「意欲」這關鍵。好逸惡勞,多少是人的天性,尤其活在現代化都市,總覺運動吃力,不願動身。因此,強迫運動,終究徒勞,要人領略運動優點,須從「樂在其中」出發,才能持之以恆,像推動日行八千步,就是把運動生活化。


 

018-019_edited.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