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調查報告
「疫境下的家庭生活新平衡」

調查日期:2021年2-3月   

發布日期:2021年4月

 

「新常態」下家庭成員「在家工作」和「在家學習」時間出現重疊,容易出現家庭紛亂。

研究背景

新冠疫情已持續一年多,市民的生活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公司和學校都紛紛推出了「在家工作」和「在家學習」的措施,兩者都已經成為了生活的「新常態」。香港家庭福利會(家福會)於今年進行了一項名為「疫境下的家庭生活新平衡」的調查,藉此了解香港家庭在「新常態」下的生活平衡情況,以及「在家工作」和「在家學習」措施對家庭幸福的影響。


調查在網上收集了共363名受訪者的有效問卷意見。問卷是基於文獻及香港近況而訂立,內容包括「香港家庭幸福指數」、「在家工作」對家庭的影響、「在家學習」對家庭影響,以及受訪者的基本資料,並進行量性及質性的探索分析。

主要研究結果

 

1. 「在家工作」與「在家學習」增加家庭成員相處時間,亦同時會容易產生紛爭。


在調查中,約一半受訪者(54%)因長時間與家人相處以致比較容易產生紛爭。只有僅約三成(34%)的受訪者表示長時間相處令家人比較容易溝通。有12%的受訪者雖然不認為長時間相處會容易產生紛爭,但亦不表示家庭成員之間可以容易溝通 。

2. 工作/學習與家庭生活時間分配愈清晰,家庭幸福指數愈高。


近42%「在家工作」的受訪者表示,在非辦公時間經常暫停家庭活動去處理工作;同時,亦有近47%有子女「在家學習」的受訪者表示,子女在非課堂時間仍需要學習。這兩類人士的工作/學習與家庭生活界線模糊,未能達致「工作時工作,遊戲時遊戲」,大大影響家人相處的活動及時間,同時他們的家庭幸福指數亦較低。

3. 家庭能靈活調整分工,家庭幸福指數愈高。


約71%的受訪者願意就着家庭不同需要靈活調整分工,以應付不同狀況,他們整體家庭幸福指數平均取得6.73分,而不願意調整分工受訪者的分數則平均取得5.59分。結果反映家人願意調整分工,整體家庭幸福會提升。

 

4. 社會資源得分越高,家庭幸福指數亦較高。

願意與家人調整分工的受訪者,社會資源的分數為5.59,相比不願意調整分工的受訪者(社會資源分數為4.17分)高出1.42分。社會資源分數愈高,亦即表示家庭愈容易尋求親戚、朋友、鄰居、政府部門或社福機構協助,整體家庭幸福指數也較高。這代表家庭對內能夠互相配合以分工合作,對外又能找到支援渡過難關。

* 按「香港家庭幸福指數」研究調查,分數範圍為0-10分、分數愈高代表家庭幸福水平愈高,根據樣本的指數分數,研究團隊將家庭幸福水平劃分為四個層級:7.5分或以上為「良好」,6至<7.5分為「一般」,5至<6分為「偏低」, 5分以下則為「較差」。

建議

 

面對「新常態」,家庭需要內外兼顧,提升兩者的實力。


家庭以內:
1. 靈活家庭分工: 在面對紛亂時保持靈活變通, 一家人互相補位,在調整家庭事務上取得共識,互相配合以提升應變能力。
2. 健康溝通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健康溝通模式,例如聆聽家人心事,增強家庭的凝聚力,更容易在調整家庭事務上取得共識。

在「在家工作」及「在家學習」的趨勢下,工作和學習漸漸不再限定於特定時間及地點,這容易使工作/學習與家庭時間出現重疊:


3. 清晰生活界線: 訂立每天工作/ 學習的時數,令工作/學習與家庭生活的時段清晰,有效維繫兩者的平衡,令家庭幸福感提升。
4. 提升社會資源: 家庭亦可強化社交圈子,適時向外尋求幫助和善用資源,可令家庭在「新常態」下更容易達致家庭幸福。

5. 提升工作彈性: 部分工作容許家庭友善政策,例如員工彈性上班,員工可善用相關政策,而僱主亦可考慮相關措施。


相信家庭的功能,給予家庭成員面對各種處境的能力,所以任何時候「最緊要一家人」。

參考資料:
1. Matthews, R. A., & Barnes-Farrell, J. L. (2010). Development and initial evaluation of an enhanced measure of boundary flexibility for the work and family domains.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15(3), 330–346. https://doi.org/10.1037/a0019302
2. Netemeyer, R. G., Boles, J. S., & McMurrian, R. (1996).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family–work conflict scal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1(4), 400–410. https://doi.org/10.1037/0021-
9010.81.4.400
3. Prime, H., Wade, M., & Browne, D. T. (2020). Risk and resilience in family well-being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merican Psychologist, 75(5), 631–643. https://doi.org/10.1037/amp0000660
4. Wayne, J. H., Musisca, N., & Fleeson, W. (2004). Considering the role of personality in the work–family experience: Relationships of the big five to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facilitation.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64(1), 108–130.
https://doi.org/10.1016/s0001-8791(03)00035-6
5. Wong, M. M. C., Ma, J. L. C., Wan, P. S., Xia, L. L., & Fok, H. T. (2020). Research report on a study on family wellbeing index in Hong Kong. Hong Kong: Hong Kong Family Welfare Society.

42-43.jpg
42-43.jpg
44-45.jpg
44-45.jpg
44-45.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