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腸道功能正常
合成快樂情緒激素
研究顯示,影響人類以及某些哺乳動物情感的血清素、多巴胺以及多種讓人情緒愉快的激素,有九成是在腸道裏面合成的。情緒很大部分受腸道神經系統影響,腸道分泌的神經傳導物質,包括血清素及多巴胺等會向大腦傳遞訊息,可調節人的情緒,若血清素、多巴胺過低,會使人的情緒低落、疲勞、精神不濟,甚至產生抑鬱症狀,由此可見,情緒愉快和腸道健康有密切關係。
健康的腸道須靠腸道裏面的細菌種群保持平衡。正常情況下,腸道內好菌與壞菌處於平衡狀態,一旦這種平衡打亂了,便會影響到腸道的功能,愈來愈多研究發現腸道菌群失衡也與疲勞、焦慮症、自閉症、抑鬱症有關。
血清素的奧妙
血清素對腦部正常運作非常重要,與情緒調節、睡眠、食慾、學習和記憶也有關係,但人體約90%血清素是在腸道製造而經傳送供給腦部使用。血清素分泌量不足,會使人情緒不穩、焦慮、疲勞和抑鬱,對人的精神健康影響很大。因此,血清素也常於治療抑鬱症的藥物中使用。
身體需要色胺酸,作原料製造血清素,它是一種「必需胺基酸」,即是必須從食物中攝取。不少食物含豐富色胺酸、及複合碳水化合物,有助提升血清素,例如:雞蛋、芝士、大豆製品、三文魚、果仁、火雞、香蕉、全麥麵包等等。添加幫助維持腸道微生態的纖維及益生菌,有助身心健康。
血清素提升的方法
1. 曬太陽
2. 運動
3. 健康均衡飲食
4. 調節腸道菌
5. 補充益生菌
精神益生菌(Psychobiotics)概念
世界衛生組織指益生菌(Probiotic)是活的微生物,攝取足夠益生菌對人體有好處。人體的消化道內存在着數百種細菌,適度補充益生菌可增加腸道好菌,幫助腸道維持穩定的正常菌群生態。
近年很多研究顯示,一些常見的情緒病患也許由腸道菌群失衡所致。2013年,一篇腸胃病學的論文發現,定期食用益生菌的女性,大腦裏的情感和感覺控制活動會出現變化,「精神益生菌」的概念由此而生。近年來,長雙歧桿菌、鼠李醣乳桿菌、植物乳桿菌、瑞士乳桿菌等,原本用來改善腸道健康的益生菌,正在成為治療焦慮、抑鬱、失眠,甚至阿茲海默症、柏金遜症、自閉症等精神疾病的補充劑。
2017年,以牛奶糖聞名的日本森永乳業,在一篇論文中指出,短雙歧桿菌A1的動物實驗證明,有助改善阿茲海默症的認知行為和腦部發炎症狀,因而推測透過攝取雙歧桿菌,改變腸道環境,可以藉免疫反應來抑制大腦內的發炎症狀,改善認知功能。研究人員更進一步假設,因為腸道菌群失調而陷入抑鬱的患者,也可藉由精神益生菌調理腸道,改善腸道健康來緩解抑鬱症狀。
精神益生菌可說是醫學研究的明日之星,但須注意目前並未正式納入為認可的治療方法,若選擇益生菌作治療用途,最好徵求醫生的意見。
維持腸菌多樣性有助遠離疾病
其實腸道與身體及精神上的疾病關係密切,許多針對腸道細菌的研究顯示,不同疾病患者的腸道細菌各有不同,例如脂肪肝、肥胖、糖尿病等患者的糞便中帶有的細菌,會偏向某一類的細菌。又有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和健康者之間存在47種腸道菌的差異。例如,抑鬱症患者的腸道裏,某種菌群特別多或較少,顯示腸道菌群失調有可能是導致精神疾病產生的要素之一。腸道菌群愈充足愈豐富,構成一個平衡的微生態,愈可減少罹患疾病的機會,保持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