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有情有義
同路前行
路婉儀姑娘

這些年來,心晴行動慈善基金推出不少新項目,從陪月員的情緒管理知識培訓、「心晴影薈展笑容慈善攝影展」,到「心晴無憂-社區長者情緒健康計劃」,雖然形式不同,但能成功試行,資深腎科及社康護士路婉儀姑娘(Dabby)功不可沒,不但穿針引線,更拉上她的醫護團隊一起支持。


個性爽快直率的她,經歷過人生最痛,用了十年時間走出哀傷,對抑鬱症深有感受,也明白到既然要活下去,就要活得開心。她把這份信念轉化到工作上,喜歡助人的她雖自言性子太急,無法做到與患者同一步速,但她為幫助社區中有需要的長者出心出力,誰說不是同樣凝聚有心人,一起同路前行?

路婉儀(Dabby)對情緒健康,有一份情義結。


欣賞能與患者同行
本身是專科護士的Dabby,跑去唸了個臨床心理學碩士,因為她認為心理學對很多行業都很有用,不論是她兒時夢想加入的廣告行業,還是後來成為一份子的醫護界。畢竟,每天護士要面對不少病人,多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對他們也許會有幫助。但唸完碩士後她才發現,自己的性格根本不適合做心理學家或輔導員。

「很多情緒病患者的問題源自童年,很難一時三刻去改變一些潛藏了十幾廿年的問題,治療的時間往往漫長;而且心理治療師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與患者同行。但我比較急躁,雖然會教導病人,指引他們方向,但就無法做到與他同行,所以我最終沒朝這方向發展。」快人快語的Dabby說道。


當不成心理學家,Dabby仍希望在推動情緒健康方面出一分力,而且坦言,首選的合作對象,是心晴行動。


「我喜歡心晴行動,固然是因為大姐明(心晴行動創辦人兼信託人林建明小姐)的魅力,但也是由於我覺得你們很好,真的會與患者一起前行。」

最緊要活得開心
作為護士,Dabby在工作上接觸到不少病患者,自然體會到情緒對健康的重要性,而且由護士學生年代開始,這個體會便已很深切。

 

「那時候我做了一份功課,問癌症病人覺得怎樣導致自己患病。你怎樣也猜想不到,我問那麼多人,他們劈頭第一句跟我說的都是,『早知那時候不要不開心。』不是說吸煙、飲酒多,作息時間有問題等,全部都不是,你會發覺,身心真的息息相關。」


Dabby說道,「哪個重要些?我覺得開心更重要。」Dabby認為有些人不開心,很多時是因為沒法去欣賞自己擁有多少,甚至是埋怨自己沒有甚麼。故此她見到病人愁眉苦臉,在了解他們的背景後,她會安慰他們其實已經很好,提醒他們感恩自己擁有的,勸說他們乖乖地把病醫好。


「我昨天看了一條直播片,主角是末期癌症病人,雖然有很多眼淚,但也是不停感恩自己有些甚麼,即使真的要走,也會輕鬆得多。」她分享說道。

讓自己活得開心
Dabby活潑開朗,說做人最緊要開心,旁人也許覺得她性格就如此,自然能夠做到。但認識她較長時間的朋友都知道,她曾歷過人生最艱難的時期。原以為能同偕到老的丈夫,正值盛年卻患癌病逝,然後Dabby自己也患上了癌症。

 

「當時我也有過不想醫治,想與癌症同歸於盡的時候。」


Dabby從不介意與人分享往事,畢竟人總有低潮或放棄的時候。「直到有一天跟一個外國老師聊天,他參過軍,跟我說了很多人生的挫折,例如家人全部在空難中死去,又破產,我問他為何你還不死,他說『Never Give UP』。還說你不用特別去了結自己,除非你長生不老,否則人總要一死。」

這句話令Dabby驀然驚醒。「又對啊,既然如此,好好醜醜也要活下去。既然要活下去,就要想方法令自己可以活得開心一些。」


Dabby安慰自己,人不一定要有伴侶才開心,要去發掘其他東西才行。於是她每天都去做喜歡的事,做運動、學東西,不停充實自己的時間。但她也接受自己的哀傷,接受自己胡思亂想,畢竟人是有感情的。她用了差不多十年去處理自己的哀傷,但時間是治療的良藥,可以把一切悲傷沖淡。


今天的她活得一樣精彩開心。

推動社區工作
Dabby很多年前便走進社區推動不同的長者項目,這一年來她特別感受良多。


「我在社區見到不少長者都很抑鬱,因為有一年多兩年沒到過社區中心。2019年社會衝突事件掀起的社會風氣本就令他們很不開心,不是政見問題,而是和諧沒有了;其後疫情令他們不敢上街,連我媽媽都說抑鬱,即使她願意上街,也沒有伴,因為其他朋友都不敢上街。」


看到這個情況,Dabby感到很難過,因此也很高興心晴行動在這個時候推出「心晴無憂─社區長者情緒健康計劃」,嘗試在社區中找出有情緒問題的長者,通過早期介入幫助他們改善情緒,防止進一步惡化。

「我覺得長者中心的角色未來仍然很重要。」Dabby有感而發,「不過應該進一步加強長者中心的醫療成分。」有人覺得戰後嬰兒潮一代的長者,無論教育水平或社會地位都比上一代長者為高,未必願意去長者中心,Dabby卻持不同看法。「現在的長者中心已很新穎,不光提供一個地方給長者去聊天打發時間,而且還會提供很多與時並進的項目。如果『老人中心』的名字讓人誤會,可另起一個名字,例如『第二人生大學』等。」


確實,就好像「情緒病」這個名稱,當初也是有心人為了減少歧視和偏見,而積極推廣使用,最終飛入尋常百姓家,無論名字還是抑鬱症等疾病本身,也逐漸廣為人接受。


「心晴無憂」這個項目仍在試驗階段,初步已見成效,但要繼續推行,而非曇花一現,確實有賴包括Dabby及更多有心人一起支持。


畢竟要走出成功,同路人非常重要。

減壓心得:做自己喜歡的事
Dabby想法多多,又經常有朋友找她談新的合作構思,加上本身護士的工作,可謂「百足咁多爪」。工作忙碌會否令壓力很大?她笑說自己工作時間其實不多,因為要用腦的時間只佔約三分之一,其餘都是交際應酬,對她來說根本不算工作,因為她很喜歡去做。


「我覺得最好的減壓的方法,就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如果真的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奉勸大家還是辭職好了。我經常跟一些大學生說,要找一份自己喜愛的工作,不要純為工資去打工。現在流行躺平,但我不覺得躺平會真的快樂,躺得太多也會腰痠背痛吧?」

44-45.jpg

Dabby除了與心晴行動合作外,亦經常支持本會的活動,在本會15周年慈善晚宴籌款活動上,她便捐出拍賣品協助籌款。中間者為投得拍賣品的善長梁天富先生。

46-47.jpg

Dabby的朋友以這張相參加「心晴影薈展笑容慈善攝影展」,以鏡頭及標題「10秒鐘既相識,永遠記得既歡樂!」刻劃出朋友心目中的Dabby。

46-47.jpg

Dabby與她的醫護團隊跟心晴行動一起在社區推動「心晴無憂-社區長者情緒健康計劃」,通過早期介入幫助長者改善情緒健康。

46-47.jpg

Dabby為「心晴影薈展笑容慈善攝影展」擔任主持。

46-47.jpg

Dabby的減壓方法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例如做瑜伽。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