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徵狀相同

分類各異

文: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戴昭宇博士  教學科研部高級講師

中醫對於情緒病,是以情緒和情感的異常體驗為特點,或伴有認知與行為等異常的情志病分類,至今豐富多樣。與西醫相比,如癲、狂、鬱證、百合病、奔豚病、梅核氣等傳統病名,大致涵蓋有包括抑鬱症、焦慮症、驚恐症、強迫症、社交恐懼症等在內的多種神經症、反應性精神障礙以及形形色色的心身病或自主神經功能的失調狀態。例如癲病以抑鬱狀態為主要特點,狂病則以躁狂等亢奮症狀為主要表現。

奔豚病 – 焦慮中的驚恐

在大約至今1800年前成書的《金匱要略》中,對「奔豚病」有深入和系統的論述。豚,即小猪。奔豚病的臨床特點為:發作性的下腹氣上沖胸,直達咽喉,可伴隨腹部絞痛、胸悶氣急、頭昏目眩、心悸驚恐、煩躁不安,而發作時候則一如常人。因其發作時胸腹如有小豚奔闖,故名。從臨床表現看,此病類似於西醫焦慮症中的驚恐發作,或胃腸神經症(腸道積氣和蠕動亢進或痙攣狀態)以及心臟神經症等,發作中也常伴有過度換氣現象。由此可見,中西醫學的病名,難以簡單地一一加以對應。


鬱證、癲證、百合病 – 與抑鬱症大同小異

再看西醫診斷的抑鬱症,是一種臨床上以情緒低落、思維遲緩和精神運動性抑制為特徵的情感性精神障礙。中醫對抑鬱症的認識,在古代的「鬱證」以及「臟躁」、「癲證」、「梅核氣」、「百合病」等中均有涉及。


中醫的「鬱證」,是指因情感拂鬱,逐漸引起五臟氣機阻滯所致的一類病證。狹義概念多指因七情所傷而致的氣機鬱滯之證。其主要症狀如苦悶抑鬱、飲食減少、倦怠乏力、失眠、健忘等等,是與抑鬱症相符的。


中醫所說的「癲證」,是以精神抑鬱,表情淡漠,沉默僵呆,語無倫次作為臨床特徵的病證。現代醫學的抑鬱症也與癲證相關。


中醫的「百合病」,以神情不寧,沉默少言,欲睡不能睡,欲行不能行,欲食不能食,似寒無寒,似熱非熱,口苦,尿黃等為主的一類病證。從臨床表現分析,抑鬱症與百合病有某些相似症狀,只是百合病較一般的抑鬱症表現得更加複雜。

臟躁症及梅核氣 – 婦女多見

中醫的「臟躁症」,是指婦人無故悲傷,不能自制,甚或哭笑無常,頻作呵欠者。多見於婦女產後、絕經期等,與產後抑鬱症、更年期抑鬱症等頗相類似。因此,研究和治療女性抑鬱症,尤其婦女產後、更年期抑鬱症,可從臟躁症來探討。


中醫學的「梅核氣」,是以咽中如有物梗,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胸中窒悶,喜歎息等症狀為主的病證。婦女多見,且反復發作,時輕時重。女性因情志之變而導致的抑鬱症常常也出現梅核氣的症狀。因此,見有相關症狀的女性抑鬱症患者,可從梅核氣入手診療。


以上簡單列舉了中醫在症狀表現上與現代抑鬱症有某些相似的病證,可為臨床辨證治療抑鬱症提供一些參考。需注意,中醫學一般不僅從病名診斷就加以治療,而是強調辨證論治。

患者年齡與性別

情緒病可以發生在男女老幼的任何群體,我至今所接觸過的內地以及日本和香港的患者,則以女性、更年期或老年患者最為多見。


基於患者生物以及社會性別差異的性差醫療(Gender-specific medicine),近10多年來在美國和日本漸受到關注。鑒於男女兩性在生理、心理以及社會角色等方面的諸多差異,性差醫療涉及內外婦兒、精神心理、皮膚、口腔等各個醫療領域的診療和保健,遠遠超出至今以生殖系統為核心的婦產科以及男科的診療體系。強調女性的生理心理特點,在日本重點針對女性服務的性差醫療機構與研究在逐步增多,而運用中藥(漢方)、針灸診療心身病或情緒病,更是其中最大的亮點。

中西醫結合  更為理想

僅僅運用中醫學方法,並不能包治所有的情緒病。情緒病患者的表現不限停止於情緒的異常,例如抑鬱症患者往往抱有自殺欲念,其中一些人會鋌而走險。在香港建立起中西醫能夠相互配合的診療和護理體制以提高療效,保證安全,應該是今後的一個重要課題。

 


 

034-035.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