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長者鬱鬱不歡需關心

服藥要有耐性

訪問:老人科專科醫生 莫俊強醫生

長者患抑鬱症的原因很多,最快改善的方法是服用抗抑鬱藥。但藥物亦需服用一段時間才見效, 因此長者必須耐心服用,家人敦促他服藥之餘,亦應多加關心,給予心理等方面的支援,才能事半功倍。

 

長者患上抑鬱症,家人對應否讓他服抗抑鬱藥,有時會有所顧慮,主要是擔心會有副作用和害怕藥物跟長者正服用的其他藥物相沖等。不過老人科專科醫生莫俊強醫生強調,處理長者抑鬱症大多需要用藥,因為能快速改善病情,其他方法較難於短期內奏效。


長者患抑鬱  服藥最有效

「長者患抑鬱症的原因很多,例如經濟或健康問題 等,由於這些問題難以在短時間內處理,所以用藥改善病情是必須的。」莫俊強醫生解釋,對患上抑鬱症的長 者用藥,尤其是80歲以上的,份量一般會較低,然後逐漸增加藥份。據臨床顯示,幾種常用的抗抑鬱藥即使以 低份量開始處方,對長者已見成效,而且亦有助減少如腸胃不適等副作用。

雖然長者很多時都不只服用一種藥物,不過莫醫生指出,普遍使用的抗抑鬱藥與其他藥物相沖的情況並不常見。「的確也有藥物會跟現時常用的抗抑鬱藥相沖,例如有些較舊式 的血壓藥不適合與血清素調節劑(Serotonin,  SNRI)一起服食,不過這種舊式血壓藥已很少用,所以發生問題的機會不大。」為防藥物相沖,醫生在處方抗抑鬱藥前,會先了解病人正在服用的其他藥物。病人不應自行購藥,因為 除了藥物相沖問題外,抑鬱症亦需要醫生不斷 調校藥物和份量及跟進觀察,絕對不是病人拿了醫生紙自行配藥服用便可以治癒。


不會即服見效  最緊要有耐性

抗抑鬱藥需要逐步調校份量,而且最少要 服用2至3星期,甚至4至5星期才慢慢見效,有 時若過了幾星期藥效仍不明顯,醫生還要考慮加大份量甚至轉藥。而服了抗抑鬱藥也不可能 即時令心情變好的,因此病人需要很有耐性, 不要以為像止痛藥那樣能立即止痛。在這方面 醫生與病人能否建立互信關係便顯得重要,若 醫生向病人詳細解釋清楚服用藥物後起效的時 間,以及中間可能出現的狀況等,令病人明白 及信服,病人便會更願意服藥,更有恆心去慢 慢試藥及等待療效。

至於究竟何時可以停藥,這便要視乎情 況。若是年輕患者,服藥一至兩年醫生便會考慮停藥,再觀察跟進;但若是長者,醫生有時 會跟他商量,若覺得服藥後效果不錯,可能會建議繼續服藥。如已服藥一年多,情況穩定而 想停藥,醫生也可讓他停藥,不過要繼續觀察 一至兩年,以防有復發的跡象。


缺少溝通  不易察覺抑鬱

抑鬱症是一種疾病,有藥可治,但無論是 長者或家人,很多時都不大明瞭這是一種病, 或根本不接受它是病,於是放?不管。但醫學 文獻已肯定,若抑鬱症不予以正確治療的話, 有機會導致自殺,香港長者自殺率甚高,在這 方面要尤為注意。由於長者未必懂得表達自 己,只會表現出對事物不感興趣,而家人尤其是年輕一輩往往跟長者缺少溝通,不易察覺長 者患有抑鬱,所以長者抑鬱症的診斷比年輕人困難,倘若長者的精神狀態已出現問題 時,更易令人誤以為他患的是認知障礙 症(俗稱「老年癡呆症」),只有由豐富經驗的醫生診斷,才會發現他患的原來是抑鬱症。

 

莫俊強醫生提醒家有長者的人, 平時應對長者多加關心,「看到長 者跟平日的精神狀態或行為有異時,應儘快帶他看醫生,這樣醫生可以更易斷症,及早予以治療。」

 

抑鬱徵狀易被誤為癡呆

莫俊強醫生曾遇過一個個案,患者年近80歲,以前很精靈,把家務料理得頭頭是道,但家人發現她漸漸無法處理家務,菜煮不好,也不肯煮,徵狀跟早期認知障礙症(老年癡呆症)很相似。 莫醫生替婆婆檢查後,卻發現她的認知能力不差, 似乎是情緒多於認知問題,於是跟她詳談,從往事聊至家庭,懷疑她其實是患上情緒病,於是建議先給她試用抗抑鬱藥,因為認知障礙症無法於短期內治癒,但抑鬱症只需服藥數星期,病情便可見改善。婆婆在服藥數星期後覆診時,人已變得開朗,也能重拾「媽媽」的角色,如常照顧家庭。 莫醫生指出,抑鬱症不像其他病那樣能容易地明顯診斷出來,必須花時間與病人傾談才可探出端倪,而且服用藥物也需要一段長時間才能痊癒。以這個案為例, 病人服藥達一年以上。


忘記吃藥怎算好?

莫俊強醫生提醒,長者比較健忘,所以家人應經常 提醒服藥,又或教他使用藥盒。如果真的忘記服藥,由於抗抑鬱藥的效力發揮得慢,若然日間忘記服用,晚上 吃回便沒問題,因為它不需要絕對準時服用。即使當天真的忘記吃,也不用刻意補回,但切勿一次過吃掉漏吃 的藥,服用過多份量,會引起更明顯的副作用。

 

家人關懷  多做運動  治療事半功倍

醫生的耐心解釋,可以給予病人治療的信心,而家人的細心關懷,則是給予病人重要的支援。莫俊強醫生表 示:「其實患抑鬱病的長者通常面對很多問題,例如身體、心理、社區支援及經濟等,有很多原因會導致患上抑 鬱症,服藥可以幫助穩定及改善情緒,但也需要在其他方面多加支援,多些關懷及探望他們。」

 

他指有些研究顯示,如果長者能多做運動,可以減少抑鬱情況,但抑鬱症患者通常不願動,留在家中甚麼也不做,所以他建議,「家人在長者服藥後並開始起效時,不妨鼓勵患者多出街,多做運動,對療效會有幫助。」


 

038-039.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