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社交焦慮

携手面對

文:心晴行動慈善基金輔導員  王藹慈  臨床心理學博士

認知行為治療,對社交焦慮症有確實的效用,而且有科學數據支持。社交焦慮症的病者時常擔心別人留意到自己在社交場合出現失儀的行為,他們的信念是他們會做出不能接受的行為而被人排斥,失去自我的價值或地位,和不能完成個人重要的目標。這些思想的謬誤,直接影響他們的社交生活,引致惡性循環,令他們不願參與社交活動。


認知行為治療是處理社交焦慮症其中一種最常用的治療方法,它可以幫助患者找出焦慮和引起焦慮的情況,同時處理在恐懼的情況下所產生的不舒服的感覺。於治療過程,心理輔導員或心理學家會使用不同的技巧去幫助病患者處理焦慮感,以下向大家介紹幾種常用的治療技術:


暴露療法(Exposure Therapy)
在專業的心理輔導員或心理學家引導下,患者共同建立焦慮階層,然後讓患者在生活中習慣於階層列表內的焦慮處境。例如陳先生害怕參加晚會、與別人一同進食、和別人聊天…… 等等,心理輔導員或心理學家會以家課形式叫患者經歷階層列表內令他產生不同程度焦慮的情境,漸進地讓他暴露於這些處境中直至患者不再感到焦慮。


認知重組(Cognitive Restructuring)
這種療法可以幫助患者學習識別和處理令他們產生恐懼的思想,幫助他更自然地參與社交場合。


停止消極的想法(Stop Negative Talk)
選擇健康的思考方式。


社交技能訓練(Social Skills Training)
透過排練和角色扮演等方法,令患者掌握在社交場合所需要的技能,以便減低在社交場合產生的焦慮。

 

症狀管理技能(Symptom Management Skills)
教導患者如何通過控制呼吸和焦慮等生理反應以減輕壓力。


除此之外,心理輔導員或心理學家亦會輔以一些支持療法:例如教育患者讓他們明白更多有關疾病的資訊;透過家庭治療小組,讓家人支持病患者。或運用團體治療或支持小組,好讓患者之間能夠互相支持和關懷。

「傾偈」有用嗎?

治療社交焦慮最有效的方法是結合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有一些患者會懷疑談話療法是不是「真正的」的治療?他們對於心理治療充滿疑慮,覺得「傾?偈」怎樣可以幫助患者呢?


於2011年,加拿大的一班科學家就心理治療對神經系統的影響作出研究,他們的對象是一班社交焦慮症患者。他們使用腦電圖去實時測量腦電波的互動,以量度參加者於焦慮感上升時,腦內“delta-beta coupling”的分泌。該研究招募25名成人社交焦慮症患者,並邀請他們參加一個為期12週的認知行為治療小組,小組運用有系統的方法,幫助人們識別和挑戰一些為他們帶來痛苦的思維模式及一些自我傷害的行為。另一方面,兩個對照組,分別被評估為符合非常多社交焦慮症徵狀及非常少社交焦慮症徵狀的人士,並且對他們實施心理治療。


參加者會進行44次腦電圖測試,兩次在治療前,1次在中間,1次在小組完結兩星期後。研究者收集了參與者在放鬆的時候及在緊張的情況中的腦電圖。然後對他們作出全面的評估,量度他們的恐懼和焦慮。對比臨床組和對照組於治療前和治療後的腦電圖後,結果顯示治療前,臨床組的delta-beta相關性是和高焦慮對照組相似,並遠高於低焦慮組。在中間的測試,患者的delta and beta水平和心理學家的報告和患者自身的症狀緩解報告都一致。最後,臨床組患者的試驗和低焦慮對照組相類似。這項研究對理解焦慮的生物學和治療的發展邁進「重要的第一步」。因此,我們可以相信心理治療的確是可以改變大腦的。

 

真人真故事

困擾著陳先生好幾個月的是下星期公司舉辦的週年晚會,他最害怕要出席公眾場合,因為他擔心跟別人找不到合適的話題,又覺得自己貌不如人,衣著品味差被同事取笑,他亦自覺在公司內他總是表現最差的那個,於是一直替自己找藉口去避免出席晚會。但又怕老闆不悅,好幾個月為此事導致睡眠失調,他亦為自己的懦弱和擔心感到內疚和尷尬,好希望自己可以躲在角落讓別人不知道他的存在。為了此事,他責怪自己不懂說話技巧,沒有好好把握認識別人並跟他們溝通的機會,有時候更會好嬲,覺得自己很沒用,連簡單與人打招呼亦辦不到,為此覺得更自卑。


經過評估後,陳先生是受社交焦慮症的困擾,所以每當涉及與其他人互動的社交場合,他便會有莫大的恐懼。很多時候他的恐懼和焦慮是源自擔心別人的負面判斷及評價。雖然,陳先生在社交場合中會感到害羞、沉默、孤僻、過分抑制、友善、緊張和冷漠,但矛盾的是,他內心是想結交朋友,被接納並參與和從事社交活動。可惜事與願違,每當遇到一些容易觸發焦慮症狀的處境:如出席社交場合,成為關注的焦點,在公開的場合發言,與重要的人/權威人物開會,他就會忐忑不安好幾個月。

 

大部分受情緒困擾的人士都適合接受心理治療,最重要就是要相信心理輔導的療效,並且願意與心理輔導員或心理學家共同建立互信的治療關係。當然,所有治療都難免會有風險;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可能接觸到負面情緒或短暫地感到比平時更不愉快,但這都是治療的過程。要注意的事,在我們情緒太不穩定的時候,最好避免作出重大決定。因此我們要選擇一些具專業資格的心理輔導員或心理學家,與他們攜手面對。根據美國心理學會的資料,一般人接受8至10節的心理治療後,情況會得到顯著改善,當然每位患者的治療療程會因應他的種類和嚴重程度因人而異。研究顯示,心理輔導或配合藥物治療是較有效減低復發機會。在預防復發的過程中,心理輔導員或心理學家會與患者一起找出那些高危處境,再重溫一下較早前學過的治療技術及訂定新的對應策略,患者亦可以考慮定期但較疏地安排心理治療以加強技術之應用。

 


社交恐懼症患者需知

治療社交恐懼症,無論是採用藥物或心理治療,都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患者應該堅持繼續接受治療,定時覆診,不要中途放棄。不妨參考以下建議,對早日康復相信會有幫助:


‧ 多與一些不會令你覺得焦慮不安的朋友相處
‧ 多做鬆弛練習
‧ 少飲含咖啡因的飲品
‧ 保持恒常運動,維持均衡的飲食習慣
‧ 保持睡眠充足
‧ 戒酒及切勿濫用藥物

 

結語

若患者長時間將注意力過分集中在自己的社交弱點之上,只會把自己的弱點放得更大,主觀形象因而再被扭曲,自我形象更低落。這樣,社交焦慮的惡性循環便形成了。主觀形象愈差,焦慮就愈多;人愈緊張,表現愈差,主觀形象愈低落。


想預防社交恐懼,首先是提升自我信心,改善社交技巧,尤其是公開說話的技巧。現時坊間有不少相關的社交課程及講座,即使天生害羞內向的人也可以通過適當的訓練,改善社交及說話技巧。

資料參考:醫院管理局智友站

020-021.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