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聽覺有限耆

長者聽力衰退

影響社交生活

訪問  路婉儀小姐  註冊社康護士

跟身體其他部位的機能一樣,我們大約在60歲以後聽覺便會開始下降,部分人聽力的衰退程度更會愈來愈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與別人的溝通亦變得困難,更可能因此逐漸減少外出或社交活動。如果你家裏有長者,應留意他是否已有聽力下降的問題,必要時應帶他去接受檢查;如果他的聽力已較差,便要在日常生活上多加注意,協助他減低對生活及社交的影響。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傳意科學研究所在2004年曾經進行過一項調查,發現在1,019名60歲或以上的長者中,有43%的人被診斷為輕微弱聽,有32.9%的人分別患有中度或以上的聽力問題,4.2%更屬嚴重至深度失聰,但當中有43%長者卻拒絕接受醫護轉介或佩帶助聽器。

棄用助聽器  感覺不舒服

註冊社康護士路婉儀小姐在社區推行很多長者護理項目,她估計在接觸的長者中,大約有一半以上有聽力問題。「你會發現他們與人聊天時大多側身或向前探身,因為他們會用聽力較好的耳朵去跟你溝通,問他們有沒有聽覺問題時,大部分都會說有一點。」


要跟這些長者溝通,路姑娘坦言也有一定困難,只能選擇比較寧靜的地方,盡量放大聲線,咬字清晰,並要對方面向自己,讓他看到自己的唇形,幫助他明白自己的說話。


這些出現聽力問題的長者大部分都沒有配戴助聽器,價錢是一個考慮,因為動輒萬元以上,但路姑娘說,更大原因是大部分助聽器的效果未如理想。「市面大部分助聽器都是擴音器而已,使用時會收到很多雜音,就像有蚊子不停在耳邊嗡嗡聲響,長者自然覺得不舒服,所以索性不用。」另外,配戴助聽器也有一種標籤效應,讓長者覺得年紀老、很沒用的感覺,再加上若朋輩中沒有人配戴,他自己也不會願意去使用。

聽力日差  不願外出

雖然聽力有問題的長者在早期時仍可以聽到,但隨着聽力下降,對生活會造成愈來愈多不便,也會減少他出外或參加社交活動的意欲,甚至避免與人溝通,漸漸更可能產生情緒問題。


另外,對於比較多機會用藥的長者來說,聽障還會產生另一些問題。「對於我們醫護人員來說,最大問題是以為他明白藥物的服用法,但原來他不明白,因為根本聽不清楚。他們會因此在某些問題上重覆出錯,又或者搞錯藥物。」路婉儀姑娘道,「有時候我發現長者服藥的方法不對,他說醫護人員沒有跟他說過,但其實有可能是他聽不清楚醫護人員的指導。」

問題愈遲處理  聽力愈難挽救

聽覺退化無可避免,但若能在聽覺問題開始出現時及早發現,採取適當措施,其實是可以減慢甚至是阻止聽覺問題進一步惡化。路婉儀姑娘認為教育非常重要,因為很多人都不知道不正視聽力問題,會帶來很多生活及情緒問題。她提醒大家:「60歲以上應每年進行聽力測試,就像身體檢查一樣,以了解自己的聽力水平。如果發現有問題,可由專業人士跟進,盡早配戴助聽器,這就像配戴眼鏡一樣,可以令聽力維持得更長久。愈遲發現,聽覺只會愈來愈差,愈難挽救。」

與弱聽長者溝通小貼士

‧說話不用特別大聲,保持自然,但要清楚及較慢。
‧說話時要先引起他的注意,正面面向他,周圍光線要充足。
‧如果一大班人時,大家要逐個慢慢說,不要同時說話。
‧注意談話時的距離,如果對方聽不清楚,應該走近一些再說。
‧假如對方聽不明白,嘗試改變用詞再說一次。
‧如果周圍比較嘈吵,應改到較靜的環境才談話。


90大壽晚宴  因聽障告吹

黃伯今年90大壽,兒孫興高采烈地討論?要為他張羅慶祝,宴請親朋戚友一起來歡渡,黃伯卻忽然說,還是不搞了。大家面面相覷,心下都覺得很奇怪,因為黃伯年輕時是一個很活躍、愛熱鬧的人,難得人生90,又怎不會想藉此機會與眾親友聯誼聚歡?但看他如此堅決,大家也無法勉強,結果最後只由子女和孫兒們與他吃了一頓飯,算是慶祝了。


黃伯的女兒黃小姐多番向父親試探,想起他多次提及不想應酬,便擔心他是否身體出了毛病,但卻見老父每天都自個兒上酒樓飲茶,看來仍很健康,唯獨他在酒樓時老是自斟自飲,甚少與人打交道。


黃小姐思前想後,這才醒悟父親的聽覺早已退化至幾乎聽不到,雖然試用過市面上各款助聽器,但即使貴至幾萬元,效果仍然欠佳,所以他平日與子孫溝通時,大多用書寫,在家中看電視時就唯有看字幕。黃伯的聽障問題由來已久,由於平日相處沒大問題,一家人早已習慣,很容易便忽略了聽覺問題對他的影響。大概是他不願影響子女,所以選擇逃避,以不願應酬為藉口去推掉大家的好意。黃小姐終於明白原因,又不免有點遺憾,因為她知道,父親其實還是很想跟親戚見面聚歡。

032-033_edited.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