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認知行為治療(CBT)

重建正向思維

 

訪問  心晴行動慈善基金輔導員  呂靜瑩小姐

抑鬱症除了涉及生理因素,也與心理因素息息相關。心病還須心藥醫,改善病情上,心理治療屬關鍵一環。在各種心理治療方法中,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簡稱CBT)效果顯著,患者亦較易掌握,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逐步調整負面思維對生活的影響,重新建立正面的人生觀。

 

壓力沉重 易致抑鬱
每個人都可能患上情緒病,關乎個人的成長背景、生活環境、工作歷程及人際關係等。任何一部分出現問題,均會牽動負面情緒。至於抑鬱症,備受沉重壓力的人士較易患上,此症也有遺傳傾向,若有家族病史,罹患的機會率亦較高。


人往往通過思考學習來認知事物,過程中若出現了思想謬誤,便可能導致情緒障礙。抑鬱症的表徵是思想傾向負面,由於患者在認知過程出現了扭曲的想法,常自覺是討人厭的、受排擠的,或一事無成、一無是處等,因而意志消沉,如墮谷底。這種慣性的思維模式,當事人缺乏洞悉力以另一角度思考,而認知行為治療(CBT)能夠協助他們檢視並糾正一貫的思想謬誤。

逐步掌握正面思考方法
CBT的創始人、精神病學家阿朗‧貝克(Aaron Beck)認為,抑鬱情緒的出現,源於當事人傾向以負面的角度觀察自己、世界以至將來,總認定自己有不足,個人沒有價值,遇上任何問題都歸咎為本身的缺失。這種想法更伸延到將來,相信自己永遠是老樣子,不會有改進的。


CBT先發掘患者思想上的盲點,透過系統化的方式,改變他們的思想謬誤,引領他們建立正面的思考模式。隨?持之以恆實踐,即使情緒受到衝擊,當事人也懂得適時抽身,通過正向思考,帶動正面的行為,人會更怡然快樂。

治療方法:實踐糾正  化負為正
CBT探進問題核心,循3方面協助抑鬱症患者改善負面想法:


1. 檢視當事人有否思想陷阱。
2. 觀察有否自設不良的思想規條。
3. 有否自我深信的核心信念上的執迷,如深信永遠都不會被人愛惜。


輔導員會按患者的病情,引導當事人辨識問題,並指導運用方法糾正思想謬誤:

‧ 心情溫度計量度情緒
輔導員會邀請當事人以量化的方式去給與自己情緒平穩時的分數並描述當時的狀態,以及最差時的分數及狀態作一個對比。跟?會再邀請當事人為自己最近的情緒打分並回溯那些情況最牽動情緒、當時的身體反應、情緒反應、思維反應和行為反應等,讓當事人檢視自己慣常的思想陷阱所引起的負面思維並衍生的惡性循環,當分數已迫近臨界點即接近最差時的狀態,當事人便要學習即時抽身,不再被負面情緒、思維拖入谷底。

‧ 善用「情緒五常法」
輔導員會指導當事人識別負面思想出現前的身體信號,如心跳加速、臉龐發熱、手震等,鼓勵他按情緒變化先作準備,可施行「情緒五常法」進行管理:


1. 常喚停:叫停負面思想。
2. 常自問:以多角度來反問自己,去糾正自己的負面思維。
3. 常分散注意力:選擇做其他事,如喝杯水,離開負面環境。
4. 常留意身體警號:身體出現了些訊息,知道要停一停。
5. 常備聰明卡:隨身帶備寫有鼓勵金句的卡,適時閱讀,冷靜情緒,並提醒自己。

‧ 情緒低落記錄
每次輔導環節約相隔兩星期,期間當事人若出現情緒低落,可以詳細記錄,之後與輔導員討論。從中檢視在哪些情況下出現的情緒低落位,與當事人分析原由,逐一處理。


成功關鍵:患者願意改變想法
輔導過程中,若當事人無法梳理出情緒低落的原因、不懂檢視個人的想法、看不到思想的謬誤,便須再作輔導,藉對比來點出問題和探討堅持背後的原因。部分人甚至對何為負面想法和何謂情緒亦缺乏認知,像盲目認同愚孝式的非理性行為,輔導員會即時指出及解釋。


當事人必須願意分享,才能抽出問題,加以解釋。而成功的關鍵在於當事人願意改變,當然,求變總歸有難度,非一蹴而就。若當事人有些許改進,便須嘉許,給予支持,加強其信心,明白個人具備改變的能力,推動他持續改善。

及早治療  確立人生價值
抑鬱症惡化至最壞時,患者大多有輕生之念。故在此之前,要與當事人一同尋找生存價值。事實上,他們即是如此憂傷、低落,此間仍然不放棄生命,定然有不捨的人與事、有些心願想達成,又或希望人生有所轉變。所以一起探尋生存的理念,找尋「支持位」。通過輔導,一般人都能找到,如希望多照顧家人、人生有新突破等。願意踏出自困之門,前去接受輔導,可謂已成功了50%,至於餘下的50%,有賴大家一同努力。


經歷整個輔導階段,當事人會學習各種應對方法,並在生活中實踐。在最後的兩節,會進一步強化其應對能力,將來若遇上牽動負面想法的情景,他們可如何處理得更好;重點是讓他們掌握處理情緒的技巧,在生活上學以致用。

參考:

1. 黃富強博士(2005):《走出抑鬱的深谷》-「認知治療」自學/輔助手冊。香港:天健出版社
2. Beok, A.T.(1979). Cognithae theragy and the emotional disorders. Boston: A Meridian Book

 

執迷抑鬱情意結
部分抑鬱症患者,即使知道本身有思想謬誤,仍執迷以至「沉溺」這種心態,稱為「抑鬱情意結」、「自卑情意結」或「情緒低落情意結」,已屬於非理性的情況。


這類患者很多時受成長經歷影響,像父母一直要求很高、從不肯定他們的能力,令他們無法建立正面的行為,常認定個人抑鬱是必然的,而認為這種感覺應該屬於自己的。一般而言,輔導員會進一步與當事人探討有否執?某些不良的思想規條,讓規條可以有放鬆自己的機會。

東方傳統窒礙理性思維
亞洲人很多時受傳統思想羈絆,生活上背負沉重包袱。像中國人受儒家思想影響,常過度演繹,如無私的孝義等,令人備受各種「不良的規條」束縛,導致自我責任過大,或常自覺不足、不濟和失敗。因此,認知行為治療很適合處理亞洲人的情緒問題,能一針見血的指出各種已潛移默化的規條,協助當事人鬆綁,讓思想、情緒及行為得以轉變。

個案:
一位女士自覺把人生的全部獻給父母、丈夫及子女是必然的。她完全沒有留空間給自己,從未想過要關顧個人感受或欣賞自己。如此無私奉獻,漸形成過度受壓而嚴重抑鬱,及後更演變成盜竊癖,不時到超級市場偷鮮肉。每次動手前她都會非常緊張,得手後便有強烈的成功感。她用這種方式來享受那緊張到頂點、繼而獲得釋放的快感,卻把情緒問題演化成違法行為。

心理輔導與服藥  互補互成

長期或嚴重的抑鬱症患者,常涉及腦部的內分泌失衡,須採用藥物治療。同時,患者很多時須通過藥物提升精神狀態,才適合做輔導;否則,即使輔導員不斷解釋,患者亦缺乏動力實踐,徒勞無功。


不過,單純服藥也不行,因為當事人始終不清楚自身出現扭曲的思考模式,問題容易死灰復燃。一位有5年抑鬱症病史的患者,一直只服藥,從未接受輔導,他表示藥物只能調整短期的情緒,但思想模式依然偏執,及後接受了輔導,病情明顯改善。藥物與心理輔導治療其實同樣重要。

 

 


 

022-023_edited.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