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靜觀 用平常心活在當下

訪問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盧希皿博士
心晴行動慈善基金執委 臨床心理學博士 王藹慈博士

近年靜觀練習(Mindfulness)愈來愈受歡迎,因為它用於治療抑鬱症等情緒病上,成效已獲實證研究肯定,而且它易學易練,可隨時隨地進行,不但能用於治療抑鬱症、焦慮症等情緒問題,亦適合都市人平日用以放鬆減壓,連兒童也可以一起練習,以改善專注力及行為。

 

在疫情仍影響着生活及工作的此時此刻,練習靜觀,可以幫助大家,紓減壓力,以平常心活在當下。

簡單來說,靜觀可讓人以平常心活在當下,它源於禪修,但與宗教無關,後來經過西方科學的整理,成為一個更精要的學問及科學。


它正式用於治療方面,始於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創立的靜觀減壓診所,並把靜觀減壓練習變成一個為期8星期的靜觀減壓課程。研究發現,很多抑鬱症患者若復發超過3次,一生不斷復發的機會便非常高,12個月內復發率更高達70、80%;但當患者參與了8星期的靜觀治療課程後,復發率差不多減低一半。現在靜觀除了可用於治療情緒病外,亦可幫助長期痛症、心臟病、癌症或高血壓患者等改善身心的症狀。

幫助覺察思想 提升身心健康
透過靜觀練習,我們可以覺察到自己是否有負面情緒或思想出現,從而讓我們知道,可以怎樣去回應這些情緒。我們平日要觀察自己其實不容易,而且往往認為自己當刻的想法,就等於現實;而很多時候,我們因為各種煩惱困擾,無法安靜下來,令情緒出現起伏,並產生很多負面思想,以致可能會做出一些不理想的行為。


修習靜觀,可以幫我們把思緒帶回此時此刻,不再被紛亂的思緒牽引,令心神比較安定,避免情緒繼續下滑,從而提升覺察力,讓我們可以覺察自己的思想,覺察到最近有甚麼負面想法正困擾自己。當我們的覺察力提升,了解到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反應時,便有能力作出一些較理性的行為及健康的選擇。可以說,修習靜觀,能幫助我們管理情緒和身體,保持身心健康平衡。


靜觀包括很多不同的練習,例如進食、靜坐、伸展運動等,一般人都適合練習,時間長短視乎情況及需要。即使平日非常忙碌,亦不妨趁坐車或在辦公室休息時,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或找個舒適位置進行,練習後你會發現身心都會鬆一鬆,更有精神去處理事情。

親子一起練習靜觀
兒童一樣可以進行靜觀練習,幫他們改善專注力及整體行為,對過度活躍症患兒尤其有幫助。不過因兒童耐性較低,所以練習時間要較短,而且不妨加入一些趣味點子,例如在身旁放些公仔,在頭上放些豆袋等小東西,花些心思去協助增加孩子的興趣及觀察力等。

哪些人不適合練習靜觀?
靜觀雖然適合大部分人練習,但某些患者如重性情緒病或創傷後壓力症並不適合,亦不建議目前有酗酒或濫用藥物問題的人參與8星期的靜觀認知治療或靜觀減壓課程,但可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經調整的練習。

靜觀影片傳送門:

 

  • 靜觀(Mindfulness) 日常練習三步曲

https://youtu.be/8lW1pFilXTM

  • 靜觀(Mindfulness) 尋找安心處練習

https://youtu.be/f1kVPbXBCQk

  • 靜觀(Mindfulness) 進食練習

https://youtu.be/Eb9wLCcy448

  • 靜觀(Mindfulness)親子練習

https://youtu.be/jR_3x3lokbY

  • 心靈抗逆直播重溫:五感靜觀漫遊

https://youtu.be/MgnSkPDhu2A

  • 靜觀飲食體驗:用身心享受,每一餐都是五感盛宴

https://youtu.be/JbX9p8GM5tY

26-27_edited.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