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寧為撞聾族

不願戴耳機

訪問  安老院舍主管(院長)/註冊社工  區以德先生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傳意科學研究所曾經對全港不同地區的60歲以上長者作出普查,顯示37.1%香港長者受中度至極嚴重聽障問題困擾,當中43%長者拒絕接受醫護轉介或配戴助聽器。而弱聽長者出現抑鬱徵狀的比率則是19.2%,即約每5個聽障長者中便有1人有抑鬱徵狀,影響是明顯的。*

「弱聽與情緒健康和生活質素的確有密切的關係。」從事安老服務工作多年的註冊社工區以德先生分析,「像曾伯的例子是很普遍的,因為坊間一般流行的助聽器,大抵是擴音器,只能放大聲音,無助長者解決其他聽力退化問題,例如辨識別人說話時的能力。舊式助聽器,由於技術限制多,所以過濾雜音效能欠佳,配戴後容易出現耳鳴現象;而技術先進的助聽器則售價昂貴,維修保養成本相對較高,況且長者對操作電子產品感到陌生,在使用上造成困難。這些都是令老友記抗拒配戴耳機的主要原因。」

身心社交皆受影響

長者不願意戴耳機,寧願過些「清靜」日子;但其實清靜日子並不好過。區先生表示,「聽力對我們很重要,是溝通的渠道,試想想,若你聽不清楚別人的說話,自然難以跟他們溝通,漸漸你便不會願意與其他人接觸,寧願自己獨處。當人長期處於孤獨、與外界隔絕的情況時,便很容易產生抑鬱等情緒。」
除了不願意跟人溝通外,區先生亦指出,聽障會令對長者對外界的警覺性減低,而且還可能令人置身危險中而不自知,例如在街上無法聽到車輛的響號警示,或無法聽清楚車輛倒車時發出的高頻聲音,因此容易引起意外,而這些因素可能會令長者更不願出外,悶悶窩在家中。

嘗試尋找解決方案

面對聽障問題,區先生鼓勵長者還是應該積極面對,如果經專業檢驗後建議需要配載助聽器,便應盡早配戴,因為跟配戴眼鏡同樣的道理,可以令聽力維持得更久。隨著助聽器的技術不斷改良,現時坊間也有助聽器是採用跟傳統不同的技術,效果更佳,而且款式亦不會那麼老土。在挑選時不妨花點耐性,不要隨便放棄。


其實像老花一樣,聽力減退也是正常老年化的現象,長者大可不必因為害怕被標籤而逃避接受檢查。至於家人亦應多體諒長者,認識與他們溝通的方法,多點耐性,這樣會有幫助減低他們的挫敗感;同時不妨上網為長者搜尋更多助聽器的資料,有時候價錢最昂貴的未必是最好的,多花點時查閱和比較,為父母尋找最合適的助聽器,才是鼓勵他們配戴的最佳辦法。

*註:2005年「長者耳科及聽力普查」研究結果。

 

吵耳的耳機!

70多歲的曾伯,近年聽力開始減弱,無論在家中或在外邊,經常出現撞聾情況。曾伯明白是自己年紀大了,聽力開始自然退化,於是便弄來一部耳機,滿懷希望可以幫助聽力。在使用助聽器初期,曾伯當然有點不習慣,不過在多番努力下,他對耳機仍然未能適應,再過一段時候,曾伯竟然把耳機棄置一旁,並抱怨地指出:「耳機冇用的,人家的說話我聽不到,只聽到自己吞口水時的聲,很吵耳!又聽到外面的環境聲,很嘈雜!很煩擾!令人很?憎。」結果曾伯再不肯配戴耳機,情願過着「耳根清靜」的日子。

 

老友記抗拒配戴助聽器心聲


‧怕被人標籤老了
‧助聽器質量差
‧用法唔方便
‧怕浪費金錢、嫌貴
‧怕俾人感覺自己冇用
‧怕煩到家人去選購及檢查
‧一般助聽器雜音處理不好,對助聽器好失望

 

蛛絲馬跡察看聽覺問題

如果你發現長者有以下情況,表示他的聽力可能已出現問題,也許是時候考慮配戴耳機了,以免影聽障影響情緒,造成不良後果:


‧出外的次數減少。
‧社交活動減少,例如原本喜歡上茶樓,但現在卻好像不是太願意,家人叫他出外用膳,他會推搪。
‧與朋友往來的次數減少了。
‧看電視時,把聲浪調較到很大,又或幾乎是靜音。(前者表示他聽力很弱,後者則顯示他已聽不到,索性把聲音調小。)
‧不聽電話,可能是聽不到電話響或無法聽電話。

 


 

032-033_edited.jpg
bottom of page